一、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诈骗分子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作案手段不断翻新,校园已成反诈重要阵地。本手册梳理高发诈骗类型、拆解作案手法并提供应对策略,助力大学生提升反诈意识,守护财产安全。
六大高发诈骗类型及应对指南
(一)网络刷单诈骗
作案手法:通过社交媒体、兼职群发布“刷单返利”信息,以“低投入、高回报”为诱饵,初期小额刷单后及时返利获取信任,随后要求垫付大额资金,以“任务未完成”“系统故障”等理由拖延,最后失联。
应对要点:牢记“刷单本就是违法行为,不存在正规刷单兼职”,凡是要求先垫付资金的兼职一律拒绝,发现此类信息立即举报。
(二)校园贷/套路贷诈骗
作案手法:以“无抵押、秒到账、低利息”为噱头吸引急需用钱的学生,通过虚增借款金额、签订空白合同、收取“砍头息”等方式设套,后期以“逾期费”“违约金”等名义叠加债务,甚至采取威胁、骚扰等手段催收。
应对要点:树立正确消费观,不超前消费;如需借款,通过正规银行或学校资助渠道申请,切勿轻信网络贷款平台,发现套路贷立即报警。
(三)冒充身份诈骗
1. 冒充客服:声称订单异常、商品质量问题或快递丢失,以“退款理赔”为由,诱导点击钓鱼链接、下载虚假APP,或索要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进而转走账户资金。
2. 冒充老师/同学:通过微信、QQ伪装成老师,以“交学费”“补缴资料费”为由要求转账;或冒充同学,以“急事借钱”“帮忙代付”等名义请求即时转账。
应对要点:接到此类请求,务必通过电话、当面沟通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向他人透露验证码。
(四)游戏装备/账号交易诈骗
作案手法:在游戏论坛、社交平台发布“低价出售装备/账号”信息,诱导玩家脱离正规交易平台,通过私下转账、扫码支付等方式交易,收款后不交付商品或找回已售账号;或冒充买家,以“验号”“走担保”为由索要账号密码,登录后盗取账号。
应对要点:游戏账号、装备交易需通过官方正规平台,不私下交易,不向陌生人泄露账号密码及密保信息。
(五)虚假中奖诈骗
作案手法:通过短信、弹窗通知“中奖”,如“抽中手机”“获得旅游名额”等,要求获奖者先交纳“手续费”“税费”,或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 details,以此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
应对要点: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未参与过的抽奖活动,收到中奖信息一律视为诈骗,不点击链接、不缴费。
(六)学术相关诈骗
作案手法:针对毕业生,以“论文代写”“查重降重包过”为诱饵收取费用后失联;或冒充期刊编辑,声称“可加急发表论文”,骗取“版面费”后不履行承诺。
应对要点:学术成果需靠自身努力,拒绝论文代写、降重等违规服务,发表论文通过学校图书馆推荐的正规期刊渠道,核实编辑身份及期刊资质。
三、“三不一多”核心反诈原则
不轻信:对“高回报”“无风险”“紧急求助”等信息保持警惕,不盲目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
不透露:守住个人信息底线,不向他人泄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
不转账:凡是要求转账汇款的,无论对方身份如何,必须多渠道核实,确认无误后再操作。
多举报:发现疑似诈骗线索,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立即拨打110或全国反诈专线96110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