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 CAD/CAM 应用》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12-01浏览次数:10

 《机械 CAD/CAM 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机械 CAD/CAM 应用

课程编码

jxjz23010

建议学时

60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6学时

学时/学分

60学时/3.5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毛佳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侯海晶

制定日期

20231218

修订日期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与 CAD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工夹具选型与设计、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

后续课程

1+X 机械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考证培训 职业资格考证实训(数控车、铣)、岗位实习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配套教材。本课程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注重理实结合,上衔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下接专业教学标准,聚焦书证衔接和融通,形成新型知识结构。对应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具备二维、三维的制图能力,数控加工编程能力,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文明生产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职业素质,具备熟练使用中望CAD 软件中望3D软件;具有熟练进行数控铣削编程的能力,为后续职业资格考证实训(数控车、铣)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课程。

课程包含三个模块:基本机械零件造型、基本零件图样绘制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

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A1熟悉六面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椭球体等基本体建模;布尔加运算、布尔减运算、布尔交运算;圆角、倒角拔模、镜像、阵列等命令;基本体特征尺寸编辑及修改

A2熟悉草图绘制、拉伸工具、草图几何约束、镜像工具、筋特征、螺纹特征、圆角特征。

A3熟悉CAD工程制图的相关标准;图纸和标题栏;选用合适的图幅与比例;图层、样式等管理工具;

A4熟悉视图选择、绘制、编辑、修改;样式编辑工具,准确设置文字样式、标注样式和符号样式;尺寸标注;注释、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

A5熟悉车削加工工艺分析及工序卡的制定;车削加工方法的选择;CAM车削加工环境设置;零件车削程序编制和仿真加工;车削加工后处理及代码的输出。

A铣削加工工艺分析及工序卡的制定;铣削加工环境的设置;铣削程序编制及仿真加工;

 铣削加工后处理及代码输出。

2.能力目标

B1善用掌握基本体的创建与定位;根据零件的特征,掌握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特征建模的思路;根据零件的结构特征,掌握对几何形体进行布尔运算的技巧;能够运用尺寸编辑知识,对几何形体进行尺寸修改掌握圆角、倒角、拔模、镜像、阵列等操作

B2善于能使用草图工具正确绘制全约束草图;叉架类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尺寸基准选择及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及零件图直线和圆绘图命令;修剪、镜像、阵列等编辑命令;零件上常见孔的注法

B3熟练掌握选用合适的图幅;能按国家标准,准确绘制零件图样各视图所需图线;掌握调用图层、样式等管理工具,正确设置图层、线型、字体等参数;能使用样式编辑工具,准确设置文字样式、标注样式和符号样式;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剖视图、断面图国家标准,合理表达零件的视图;能根据国家标准正确进行尺寸注法、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准确填写零件的标题栏信息;能按规范输出打印。

B4 善于能根据零件形状和加工精度要求确定加工工序;正确设置工件加工坐标系和坯料模型;能设置合理的刀具参数和切削参数;能正确设置各工序参数完成程序编制;能进行后处理器的选择和设置并输出程序代码。

B掌握铣削加工准备工作;正确设置铣削加工坯料模型与工件坐标系;正确设置加工轮廓、平面、实体等特征的刀具及刀具参数;正确设置轨迹参数并生成刀具轨迹;正确对铣削加工进行后处理,生成铣削加工程序

3.素质养成目标

C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使用不同步骤方法尝试完成零件模型的建构,提升建模能力,以及培养独立思考分析与创新能力。

C2养成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职业能力。

C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标准的工作作风;

C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耐心细致的工匠精神。

C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不同命令尝试完成零件图的绘制,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培养相应的创新能力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C培养学生准确把握零件图纸信息,综合运用车削工艺知识、软件编程技巧,解决实际加工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平台签到,作业

10

学生的出勤率、课堂作业完成情况。

单元评价

上机测试

10

所学单元内容掌握情况

期中评价

上机测试

20

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

实践评价

上机测试

10

考核内容主要学生建模、绘图、编程能力。

终结性评价(期末)

上机测试

50

掌握本学期重点性内容并能完成上机操作。

指定教材

《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初级)》张方阳、马彩梅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978-7-111-70275-7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模块一 基本机械零件造型

任务1  蘑菇头把手零件造型

A

B1

C1C2C3C4

.能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一 基本机械零件造型

任务2  手柄零件造型

A

B1

C1C2C3C4

.能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一 基本机械零件造型

任务3  旋钮零件造型

A

B1

C1C2C3C4

.能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一 基本机械零件造型

任务4 叉架类零件造型

A

B2

C1C2C3C4

.能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一 基本机械零件造型

课后拓展

A1A2

B1B2

C1C2C3C4

.能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二基本零件图样绘制

任务1 轴类零件图样绘制

A3A4

B3

C2C3C4C5

.能对产品进行二维图形绘制;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二基本零件图样绘制

任务2套类零件图样绘制

A3A4

B3

C2C3C4C5

.能对产品进行二维图形绘制;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二基本零件图样绘制

任务3 叉架类零件图样绘制

A3A4

B3

C2C3C4C5

.能对产品进行二维图形绘制;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二基本零件图样绘制

任务4盘类零件图绘制

A3A4

B3

C2C3C4C5

.能对产品进行二维图形绘制;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二基本零件图样绘制

任务5盖类零件图绘制

A3A4

B3

C2C3C4C5

.能对产品进行二维图形绘制;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二基本零件图样绘制

课后拓展

A3A4

B3

C2C3C4C5

.能对产品进行二维图形绘制;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三数控加工自动编程

任务1车削加工

A5

B4

C2C3C4C6

.能进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三数控加工自动编程

任务2铣削加工

A6

B5

C2C3C4C6

.能进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模块三数控加工自动编程

课后拓展

A5A6

B4B5

C2C3C4C6

.能进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

2.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附录 两套样题

A1A2A3A4A5A6

B1B2B3B4B5

C1C2C3C4C5C6

.具有良好的方法能力;

. 具有良好的政治、职业、人文、 身心素质。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设计,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素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讲究职业信誉,对技术和专业精益求精,具有终身学习、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教学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以应用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师生互动性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①团队规模:本专业现有教师15 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12 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3 人。具有一定 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良好,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②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装备制造企业工作的实际背景,系统掌握机械制造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③课程负责人:熟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发展方向和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 教学效果好、在同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 ”教师。

 ④“双师型 ”教师:“双师 ”比例应达到90%以上,承担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的专业 教师应为“双师型 ”教师。要通过校企共建方式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

/m2

功能说明

1

多媒体教室

成套多媒体设备、40 个座位及中望CAD、3D软件

80

课程教学

2

多功能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

网络环境,1套投影设备、40台微机与仿真软件(40 个节点)

120

具备一体化教学功能

  1.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基本教学资源:

D1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配套的教材、课件;

D2多媒体专用教室、 电脑及仿真专业软件

D3中望CAD、3D软件

数字教学资源:

E1专业教学资源库

E2数字图书

E3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