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仪表及自动化》-热动专业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12-01浏览次数:10

 《热工测量仪表使用与控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热工测量仪表使用与控制

课程编码

zdjd23016

建议学时

52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8学时

学时/学分

52学时/3.5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冯晓玲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王荣梅

制定日期

2023125

修订日期


先修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CAD、锅炉设备及运行

后续课程

热力发电厂、岗位实习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CAD》、《锅炉设备及运行》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发电厂集控运行巡检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能够从事发电厂集控运行、巡检、控制系统故障的判断处理等技能。为后续《岗位实习》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课程。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A1了解热工测量仪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发展趋势、体系结构以及企业管理、生产质量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A2了解控制流程图的图形符号,能识读控制流程图;

A3掌握中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特点及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A4;掌握热工测量仪表、控制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A5了解集散型制系统的组成,掌握DCS画面调整方法及参数修改方法;

A6 掌握典型设备的控制方案。

2.能力目标

B1善用收集、查阅和处理技术资料能力,提升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学习能力;

B2精通基本控制流程图、计算机控制流程图的识读能力;

B3精通操作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能力及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判断与处理能力;

B4精通热工测量、控制仪表使用及系统维护的方法;

B5精通集散控制系统的监控画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B6精通典型设备的控制方案分析判断能力。

  1. 素质养成目标

C1通过识读控制流程图、计算机控制流程图,培养具备严谨细致、认真务实的职业素质;

C2通过调试自动控制系统,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

C3通过热工测量、控制仪表的使用,培养学生认真钻研,不断进取的意志品质;

C4通过集散控制系统监控画面的综合操作,团队成员共同协作、沟通、协商完成相关工作的能力;

C5通过常见故障排除,培养具备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的职业规范;

C6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优秀精神品质,形成良好的政治觉悟及品德修养。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出勤、课堂提问、平时表现等

10

全勤10分,缺一次扣1分,病、事假超过1/3者无成绩;课堂提问正确加1分,回答不正确扣1分;表现好加1/次,表现不好扣1分。

单元评价

作业

10

缺一次扣1分。

期中评价

笔试测试

10

100分卷面按照比例赋分。

实践评价

实验报告

20

1份报告5

终结性评价(期末)

闭卷考试

50

100分卷面按照比例赋分。

指定教材

过程控制技术(第二版)(刘玉梅,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5ISBN 9787122048059)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2

课程导论

A1

B1

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4

任务1.1控制流程图的识读

A2

B2

C1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2

任务1.2 计算机控制流程图的认识

A2

B2

C1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4

任务2.1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

A3

B3

C2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4

任务2.2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A3

B3

C2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2

任务2.3自动信号报警与联锁保护系统

A3

B3

C2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4

任务3.1压力检测及仪表

A4

B4

C3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4

任务3.2物位检测及仪表

A4

B4

C3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4

任务3.3流量检测及仪表

A4

B4

C3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4

任务3.4温度检测及仪表

A4

B4

C3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2

任务3.5检测仪表的选型及应用

A4

B4

C3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2

任务4.1过程控制仪表认识

A4

B4

C3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4

任务4.2执行器及辅助仪表

A4

B4

C3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2

任务5.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认识

A5

B5

C4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4

任务5.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

A5

B5

C4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2

6.1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

A6

B6

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2

6.2传热设备的控制

A6

B6

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2

6.3锅炉的液位控制

A6

B6

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2

6.4精馏塔的控制

A6

B6

C5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知识。

4

总复习

A1- A6

B1- B6

C1-C6

掌握热工测量仪表使用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设计,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活动结束教师点评知识应用同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出现的错误进行解析,指出学生需要提升或完善的能力和素质目标。例如分析学生测试结果,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与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逐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安全操作意识、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通过实操应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以应用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师生互动性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3人。专任教师中有8人具有硕士学位。兼职教师均具有技师或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专职教师中,有2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有8人进驻企业教师访问工作站半年以上,全体人员均长期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全体人员均获得高级考评员资格,“双师”素质教师已达到100%。年龄、职称结构要科学、合理。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建议配置检测仪表实训室;控制仪表、调节阀及辅助设备;控制系统实训室;DCS实训系统;执行器安装与调试实训室;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等),见表4.4

表 《热工测量仪表使用与控制》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小/m2

功能说明

1

检测仪表实训室

三相电、排风、配套工具仪器、检测仪表、多媒体教学设备。

120

教学做一体化

2

工业过程控制综合实训室

1.一套模拟聚丙烯生产的流程工艺装置(3段工艺)

2.JX300ECS700PLC300TCS900控制装置

3.现场检测智能仪表、无线仪表、各种阀

240

将围绕原料的调和、配比与产品存储工艺展开,可实现仪表拆装实训、自动化仪表综合实训、总线控制实训。

3

执行器安装与调试

KOSO 调节阀6套,fisher调节阀4

120

教学做一体化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基本教学资源:

1.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类参考书籍、仪表的使用说明书若干;

2.设备操作规章制度;

3.安全操作规程;

4.多媒体课件;

5.教材、图册等。

数字教学资源:

a校园网和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b开发课程网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随时随地获取课程学习资源,并可进行师生互动,自我测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c多媒体授课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的更直观、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