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数控机床  | 课程编码  | jxsk23020  | ||||||
建议学时  | 48学时  | 其中实践学时  | 4学时  | 学时/学分  | 48学时/3学分  | ||||
课程类型  |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 编制人  | |||||||
课程性质  |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 审定人  | 赵显日  | ||||||
制定日期  | 2023年12月10日  | 修订日期  | |||||||
先修课程  | 《机械制图与CAD》、《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  | ||||||||
后续课程  | 《零件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零件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CAD/CAM应用》  | ||||||||
课程描述  |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课程,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装备制造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具备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职业素质,具备机床维护维修、基本操作的能力,为后续数控编程与操作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的课程。  | ||||||||
课程目标  | 
 A1掌握机床的各部分结构; A2熟悉机床各部分组件的运动关系; A3掌握数控机床各部分的运行机理; A4理解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区别; A5掌握常用检测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A6了解数控方面英文专业词汇和应用文写作。 
 B1能够根据图纸了解机床具体结构; B2能够根据故障码判断故障部件; B3能够进行不同系统的机床的简单操作; B4能够规范使用相关工具; B5能够对机床的结构性问题做出识别; B6能够对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维护和维修。 
 C1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科学严谨、文明生产的工作态度; C2通过加工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爱惜数控机床及其相关工艺装备,规范、安全操作数控机床和及其工艺装备的意识; C3通过制订数控加工方案和数控加工程序的训练,培养学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理论结合实际的意识; C4通过方案结果的反复修改,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抗挫折能力,通过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C5通过汇报、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能力; C6通过检验产品,培养学生遵守产品国家标准和尊重客户要求的意识。  | ||||||||
教学方式  |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 ||||||||
学习评价  | 评价项目  |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 分值 比例  | 评价标准  | |||||
过程性评价  | 平时评价  | 出勤、课堂提问、平时表现等  | 10  | 全勤10分,缺一次扣1分,病、事假超过1/3者无成绩;课堂提问正确加1分,回答不正确扣1分;表现好加1分/次,表现不好扣1分。  | |||||
单元评价  | 作业  | 10  | 缺一次扣1分。  | ||||||
期中评价  | 笔试测试  | 10  | 100分卷面按照比例赋分。  | ||||||
实践评价  | 实验报告、机床操作  | 20  | 1份报告5分。  | ||||||
终结性评价(期末)  | 闭卷考试  | 50  | 100分卷面按照比例赋分。  | ||||||
指定教材  | 《数控机床》(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ISBN号)  | ||||||||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 A知识目标代码  | B能力目标代码  | C素质目标代码  |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 
4  | 项目一 数控机床的认知 模块一 数控机床的产生于发展 模块二 数控机床的应用 模块三 数控机床的构成与特点  | A1、A4  | B1  | C1、C5  | 具有操作常用的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并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 
4  | 项目一 数控机床的认知 模块四 数控机床的分类 模块五 数控机床的指标 模块六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 A1、A2、A6  | B1、B2、 B3、B4、 B5、B6  | C1、C2、 C3、C4、 C5、C6  | 具有操作常用的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并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 
4  | 项目二 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 模块一 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及专业化制造 模块二 数控机床的运动部件组成 模块三 数控机床导轨及基础件  | A2、A3、A6  | B1、B3、B4、B6  | C1、C2、 C3、C4、 C5、C6  | 具有操作常用的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并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 
4  | 项目二 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 模块四 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系统 模块五 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 模块六 数控机床常用的刀具及工具系统  | A1、A2、 A5、A6  | B1、B2、 B4  | C1、C2、 C3、C4、 C5、C6  | 具有操作常用的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并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 
4  | 项目三 数控车床的结构及应用 模块一 数挖车床的应用 模块二 数控车床的组成及分类  | A1、A2、A6  | B1、B2、 B3、B6  | C1、C2、 C3、C4、 C5、C6  | 具有操作常用的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并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 
4  | 项目三 数控车床的结构及应用 模块三 卧式数控车床 模块四 车削中心 模块五 知识拓展  | A1、A2、A3、A5、A6  | B1、B2、 B3、B4、 B6  | C1、C2、 C3、C4、 C5、C6  | 具有操作常用的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并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 
4  | 项目四 数控铣床的结构及应用 模块一 数控镗铣床床的应用 模块二 数控铣床  | A1、A2、A3、A6  | B1、B2、 B3、B6  | C1、C2、 C3、C4、 C5、C6  | 具有操作常用的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并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 
4  | 项目四 数控铣床的结构及应用 模块三 加工中心的布局和分类 模块四 立式加工中心 模块五 卧式加工中心 模块六 知识新展  | A1、A2、A3、A5、A6  | B1、B2、 B3、B4、 B5、B6  | C1、C2、 C3、C4、 C5、C6  | 具有操作常用的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并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 
4  | 项目五 其他数控机床的应用 模块一 倒置式数控车床及应用 模块二 五轴加工中心 模块三 数控加工生产线的应用  | A1、A2、A3、A5、A6  | B1、B2、 B3、B4、 B5、B6  | C1、C2、 C3、C4、 C5、C6  | 具有操作常用的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并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 
4  | 项目六 典型数控系统及应用 模块一 数控系统的认知 模块二 FANUC数控系统介绍  | A6  | B3  | C1、C2、 C3、C4、 C5、C6  | 具有操作常用的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并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 
4  | 项目六 典型数控系统及应用 模块三 SIEMENS数控系统介绍 模块四 FAGOR 数控系统介绍 模块五 华中数控系统介绍  | A6  | B3  | C1、C2、 C3、C4、 C5、C6  | 具有操作常用的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并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能力  |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通过一系列项目化教学活动设计,将“大国工匠”、“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等元素的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进行点评的同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解析,并指出学生需要提升或完善的能力和素质目标。通过分析学生对机床结构及原理的认知,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与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分组研讨等活动逐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安全操作意识、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通过故障码分析及排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按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模式课程设置模式,按照"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为依据,以项目与任务作为能力训练的载体,以教、学、做一体化"为训练模式,用任务达成度来考核技能掌握程度"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项目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方面要完成的任务,实现的目的,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了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规模
目前,每届1个教学班的规模,专兼职教师3人左右(含实训指导教师),其中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1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
教学团队规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设置,即按生师比20:1配置。
2.教学团队要求
(1)课程负责人:
应熟悉数控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掌握高职教育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2)专职教师:
①具备机械制造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②具备数控技术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基本要求为高级工,或相关企业技术工作经历,具备“双师”素质。
③具备一定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的能力。
④具备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创新设计、专业比赛的能力。
(3)兼职教师:
①装备制造类企业的技术骨干或技术能手,从事专业工作3年以上。
②热爱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善于讲解,善于沟通。
③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的能力,通过专业教学能力培训。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条件:建机加工车间、数控加工车间、智能制造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管焊实训室、计算机机房等,实训室内要有各种数控、机加设备等,教学设施按每班40名学生配置,实训室应能满足1个教学班同时进行实践教学环节。
校外实训条件:在校外建立稳定并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训基地,建有满足100%学生顶岗实训半年以上的实训基地。
《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 名称  | 基本配置要求  | 场地大小/m2  | 功能说明  | 
1  | 多媒体教室  | 投影设备、教学一体机  | 120  | 具有多媒体教室功能供数控机床课程理论教学使用  | 
2  | 数控加工车间  | 6台数控车床、6台加工中心、3台数控铣床、1台线切割机床  | 300  | 供数控机床课程实训教学使用、数控操作工考证使用  |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教材
优先选用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教指委推荐教材,也可选用自编特色校本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面积达到≥70%。
2.图书资料
(1)有材料类专业中、外藏书50册以上(含电子读物),学生人均图书不少于6册,种数不少于10种。
(2)有材料类中、外专业期刊5种以上。
(3)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情报资料和专业技术资料。
3.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条件
具有必备的专业课件软件,并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有适应专业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专业教学资料(幻灯、录像、课件、仿真软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