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汽车制造工艺技术 | 课程编码 | jxqx23008 | ||||||
建议学时 | 30学时 | 其中实践学时 | 8学时 | 学时/学分 | 30学时/2学分 | ||||
课程类型 |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 编制人 | 黄杨 | ||||||
课程性质 |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 审定人 | 孙建 | ||||||
制定日期 | 2022年11月22日 | 修订日期 | |||||||
先修课程 |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 ||||||||
后续课程 | 无 | ||||||||
课程描述 | 《汽车制造工艺技术》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研究汽车零部件如何有效地进行机械加工的技术学科。其任务是根据汽车生产实践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改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零、部件的机械加工等方面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关问题,并初步学会从工艺观点分析和评价汽车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本专业生大总分毕业生毕业后在汽车制造企业和维修企业从事汽车零部件的工艺规程的制定,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和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清晰地看出本课程在汽车专业培养目标的地位举足轻重。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A1熟悉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 A2掌握汽车零件图的工艺分析方法 A3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编制方法和步骤 A4熟悉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种工艺因素和控制措施 A5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的工艺特点 A6了解先进加工工艺技术的种类和特点 2.能力目标 B1会分析汽车主要机件的加工工艺特点和结构工艺性 B2会制订汽车零部件加工工艺规程 B3会选用汽车零件机械加工的设备和工装 B4会分析汽车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出现的简单质量问题 B5会设计常用的专用机床夹具 3.素质养成目标 C1使学生的正确查阅资料、采用标准和工具书、独立思考等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C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 C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 ||||||||
教学方式 |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 ||||||||
学习评价 | 评价项目 |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 分值 比例 | 评价标准 | |||||
过程性评价 | 平时评价 | 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 | 10% | 黄皮出勤手册 | |||||
单元评价 | 课后练习题 | 5% | 每节课测试题卷面成绩 | ||||||
期中评价 | 期中阶段测试 | 30% | 期中考试题卷面成绩 | ||||||
实践评价 | 随堂实训任务 | 5% | 任务单各项评分 | ||||||
终结性评价(期末) | 考试卷 | 50% | 卷面成绩 | ||||||
指定教材 | 曾王永伦主编的《汽车制造工艺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每个任务(单元)最多不超过2或4学时)
学时 |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 A知识目标代码 | B能力目标代码 | C素质目标代码 |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
2 | 第一章 汽车制造工艺过程基本知识第一节汽车生产过程及工艺过程 第二节汽车生产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汽车零件毛坯形状的获得方法 第四节毛坯精化及近净成形工艺简介 第五节汽车零件机械加工尺寸和形状的获得方法 了解汽车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概念。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工序的划分和汽车生产的组织形式。了解汽车零件毛坯形状、零件机械加工尺寸和形状的获得方法。熟悉汽车制造的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并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有所了解。 | A1A2 | B1 | C3 | 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 |
4 | 第二章 机床夹具 第一节机床夹具的作用及其分类 第二节典型专用机床夹具 第三节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要求和步骤。 了解机床夹具的分类、组成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掌握机床专用夹具的组成、类型、特点及应用。熟悉车床、钻床、铣床类夹具的基本结构及设计要求。熟悉专用夹具的设计要求和步骤。 | A4 | B2 | C2 |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知识。 |
4 | 第三章 工件的定位与装夹 第一节.基准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定位 第三节.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方式及其定位元件 第四节.工件的装夹 第五节.工件的夹紧及夹紧装置 掌握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种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了解机械加工对夹紧装置的要求,学会确定夹紧力三要素。熟悉各种常用的夹紧机构、机动夹紧装置、定心夹紧装置。 | A3 | B4 | C1 |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知识。 |
2 |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 第一节.机械加工精度及其内容 第二节.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表面质量的形成及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节.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熟悉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保证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的工艺措施。了解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寿命、可靠性的影响。 | A5 | B3 | C1C2 |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类型和交直流充放电控制逻辑知识。 |
4 |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工艺路线的制订 第三节.工序设计内容 第四节.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主要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等的格式及内容。了解工艺规程制定步骤和内容。掌握工艺路线制定中:定位基准、表面加工方法的合理选择,加工阶段的正确划分,工序的组织安排。初步掌握工序设计中加工余量、工序尺寸的确定、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的选择。了解提高机械加工生产效率的工艺途径和成组技术的应用。 | A6 | B5 | C3 | 掌握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上电控制逻辑知识。 |
2 | 第六章 汽车典型零件制造工艺 第一节.齿轮制造工艺 第二节.曲轴制造工艺 第三节.连杆制造工艺 第四节.箱体零件制造工艺 了解齿轮、连杆、曲轴、箱体零件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技术要求,基本掌握这些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 | A1 | B4 | C1 | 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电路分析。 |
2 | 第七章 汽车装配工艺基本知识 第一节 装配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第三节 汽车总装配工艺过程 了解装配、装配精度的概念;熟悉保证装配精度的各种工艺方法;了解汽车总装配的工艺过程。 | A2 | B2B3 | C2 | 掌握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
2 | 第八章 汽车车架、车轮制造工艺 第一节 汽车车架结构及材料 第二节 车架零件的冲压及车架总成制造工艺 第三节 车轮(钢圈)的冲压工艺 了解汽车车架、车轮结构类型、特点及其使用材料;熟悉汽车车架、车轮制造工艺过程和成形方法。 | ||||
4 | 第九章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 第一节 汽车车身结构及分类 第二节 汽车车身材料 第三节 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工艺 第四节 车身覆盖件冲压模具 第五节 汽车车身装焊工艺 第六节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 了解汽车车身的结构分类、特点和车身基本构造;了解汽车车身应用的材料类型、特点和性能;熟悉汽车车身覆盖件的冲压、装焊工艺过程及工艺方法和装焊生产线;了解车身涂装工艺过程和涂装工艺方法及各涂层材料。 | A1A3 | B6 | C3 | 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
4 | 第十章 汽车制造轻量化(简介) 第一节 汽车轻量化概念 第二节 汽车用主要塑料制品及其成型工艺 第三节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第四节 汽车制造中的粘接工艺 了解汽车轻量化的重大意义和汽车轻量化的措施;了解汽车轻量化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及成形工艺。了解汽车胶粘剂种类及其粘结工艺方法。 | A5A6 | B5 | C1C3 | 能够遵循安全操作规范,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与调整。 |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课程、具备了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汽车制造企业工艺技术工作岗位,培养学生一定的具备掌握初步的汽车零(部)件如何进行制造的技术、工艺能力。
本课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现场课相结合、围绕典型事例等方式,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装配与制造的各种主要工艺过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最新的发展方向,以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跟上汽车装配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步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需求。并为后续课程学习、顶岗实习实施、就业等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通过对汽车制造企业工作模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学习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及对“中国制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导向,课堂讲授的基于生产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始终围绕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重点实施, 并且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要融入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范畴中。 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地 讲解有关概念、定义和分析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因材施教,根据 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讲课内容和深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 课后要在阅读大量参考书和做一些概念性强的习题的前提下,领会本课程的要点, 以利于消化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计划与大纲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方法。教师应随时布置一定量的课中、课后作业,使学生巩固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对学生也有一定的约束力和督促作用。教师对学生作业要认真批改,以便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方法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如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课堂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结合模型,启发式教学,辅以多媒体演示,适时提问,师生互动。
①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非常适合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部分内容适合进行现场教学和实物教学 , 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②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趋动教学, 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③该课程有一定的实践性,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理实结合,需要校内外实习工厂参观学习,需要有相应专用夹具和刀具做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④教学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注意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加强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
①通过有关汽车生产加工的影视资料观看,使学生了解现代汽车制造的先进方法、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
②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汽车零部件的制造的现场实际生产过程,加深学生对汽车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知识的了解和理解。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本门授课专任教师专业背景应为机械类,应该具有机械类专业普通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专业教学工作五年以上,具有讲师以上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具有的机械制造类企业技术工作经历,了解汽车制造行业的整体情况,有过下厂实习和实践经验, 了解学生从事的工作岗位特点和发展前景。
本门课程的兼职教师,应该具有机械类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五年以上的机械类企业工艺技术工作岗位经历和经验,具有工程师以上工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
(3)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①有校内机械类工程训练中心
②有汽车主要零部件陈列实训室
③配备汽车主要零部件技术检测仪器和设备
④配套有汽车零部件加工影视资料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
(4)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有机械类生产制造企业对口实习单位,该企业应该具备车、铣,刨,磨、镗多种机械加工设备和轴、齿轮、箱体等汽车主要零件的加工能力。能够安排学生理论过程中到生产企业参观学习一次。
(5)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教材、图书资源
②数字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教学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极为丰富,录像、动画、图片、案例相当之多,课上的 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动画能够很清楚生动的说明晦涩的理论问题,录像和图片能够一定程度上 克服本课程对实践要求高,实践条件却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矛盾。多媒体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单调,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对于录像,学生们电脑已经比较普及,作为课下学习的补充是很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