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试验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新能源汽车试验技术 | 课程编码 | jxqx23016 | ||||||
建议学时 | 48学时 | 其中实践学时 | 8学时 | 学时/学分 | 48学时/3学分 | ||||
课程类型 |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 编制人 | |||||||
课程性质 |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 审定人 | 孙建 | ||||||
制定日期 | 2022年11月22日 | 修订日期 | |||||||
先修课程 | 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 | ||||||||
后续课程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技术、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 ||||||||
课程描述 |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故障检测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为基本目标,以几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结合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组织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教、学、做、评融为一体,并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和综合素质。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A1掌握信号测取及频谱运算方法、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正确运用电桥、滤波器、调制与解调,掌握放大器、测量信号的传输和显示的基本原理,连接测试系统,解决汽车参数和性能指标的试验、测试问题。 A2应用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理论,进行汽车性能的静态、动态测量数据分析处理,针对汽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展工程设计、开发、应用研究等工作。 A3应用汽车试验技术专业知识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进而综合获得有效结论。 A4跟踪汽车试验技术的前沿与发展,能够通过信息的检索和自主学习,快速更新汽车试验技术的最新知识结构。 2.能力目标 B1掌握汽车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汽车工程复杂工程问题。 B2为进行汽车工程复杂问题有效性的验证,能够基于汽车构造、汽车试验技术等课程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设计相关的分析、测试、检验等实验。 B3能分析并解释汽车动力系统相关测试的实验结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B4了解、掌握汽车工程专业领域现代工具发展的最新动态,包括各种实验测试设备,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以及开发软件工具等,针对各种汽车工程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3.素质养成目标 C1具有较强的与汽车试验技术相关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C2具有汽车试验工作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C3具有汽车试验技术工作中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C4具有经济、环保、安全意识; C5诚信做事、老实做人,具有良好的汽修职业道德; C6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 ||||||||
教学方式 |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 ||||||||
学习评价 | 评价项目 |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 分值 比例 | 评价标准 | |||||
过程性评价 | 平时评价 | 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 | 10% | 黄皮出勤手册 | |||||
单元评价 | 课后练习题 | 5% | 每节课测试题卷面成绩 | ||||||
期中评价 | 期中阶段测试 | 30% | 期中考试题卷面成绩 | ||||||
实践评价 | 随堂实训任务 | 5% | 任务单各项评分 | ||||||
终结性评价(期末) | 考试卷 | 50% | 卷面成绩 | ||||||
指定教材 | 《汽车试验技术》(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何耀华 ,2019.5 |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每个任务(单元)最多不超过2或4学时)
学时 |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 A知识目标代码 | B能力目标代码 | C素质目标代码 |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
2 | 了解汽车试验概况、汽车试验分类与特点、汽车试验计划与组织。 1.汽车试验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 2.汽车试验技术的发展 3. 汽车试验的分类 | A1 | B1 | C1 | 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 |
4 | 掌握信号分类及描述的方法,重点掌握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重点掌握几种典型信号及频谱的特点。了解随机信号的特点。 1.信号的分类及描述 2.周期信号及其频谱 3.非周期信号及其频谱 | A2 | B2 | C3 |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
4 | 掌握信号分类及描述的方法,重点掌握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重点掌握几种典型信号及频谱的特点。了解随机信号的特点。 4.典型信号及其频谱 5.随机信号 | A2 | B2 | C3 |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
4 | 掌握测试装置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掌握测试装置的在典型输入下的动态响应,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定。
2.动态试验系统的传递函数 | A3 | B4 | C2 | 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 |
4 | 掌握测试装置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掌握测试装置的在典型输入下的动态响应,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定。 3.试验系统的动态响应 4.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试验测定 | A3 | B4 | C2 | 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 |
4 | 掌握测试装置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掌握测试装置的在典型输入下的动态响应,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定。 5.试验系统的不失真测量 6.试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 A3 | B4 | C2 | 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 |
4 | 了解掌握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典型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及应用,了解选用传感器的原则。 1.电阻式传感器 2.电容式传感器 3.电感式传感器 4.压电式传感器 | A4 | B3 | C4 | 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源分配和网络架构知识。 |
4 | 了解掌握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典型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及应用,了解选用传感器的原则。 5.磁电式传感器 6.热电式传感器 7.光电式传感器 8.霍尔式传感器 | A4 | B3 | C4 | 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源分配和网络架构知识。 |
2 | 了解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电桥的工作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滤波器、调制与解调,掌握放大器、测量信号的传输和显示的基本原理,了解其特点。 1.电桥 2.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3.信号的滤波 | A3 | B1 | C5 | 能够遵循安全操作规范,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与调整。 |
2 | 了解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电桥的工作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滤波器、调制与解调,掌握放大器、测量信号的传输和显示的基本原理,了解其特点。 4.试验系统的阻抗匹配 5.信号的传输 6.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 A3 | B1 | C5 | 能够遵循安全操作规范,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与调整。 |
2 | 了解出厂检验的项目,掌握检验的工艺流程和使用设备,掌握检验指标和评价方法。
2.汽车出厂检验工艺流程 3.汽车出厂检验评价方法 | A4 | B2 | C6 | 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电路分析。 |
4 | 了解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掌握整车的基本性能、性能指标、试验设备测试过程。 1.汽车整车性能试验前的准备性试验 2.整车基本性能试验 3.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内容与设备 | A2 | B1 | C5 | 能够判断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并进行检测维修 |
4 | 了解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掌握整车的基本性能、性能指标、试验设备测试过程。 4.汽车行驶平顺性试验内容与设备 5.汽车噪声试验与设备 6.汽车道路动态试验系统 | A2 | B1 | C5 | 能够判断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并进行检测维修 |
4 | 了解室内台架和振动试验系统,掌握排放试验设备及测试指标
4.汽车主要总成室内台架试验系统 | A3 | B2B3 | C2 | 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源分配和网络架构知识。 |
2 | 了解国内试验场,掌握试验场试验规范 1.汽车试验场简介 2.汽车试验场试验的主要内容 3.汽车试验场试验规范 | A1 | B3 | C3 | 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电路分析。 |
2 | 了解试验设计方法,了解汽车试验新技术 1.试验设计的一般程序与要求 2.试验规划与设计 3.试验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 A4 | B4 | C6 | 能够根据用户手册或保养手册要求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维护。 |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侧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和创新性的电动汽车新技术研发过程的思政元素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民族自豪感和勇于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同时通过教学内容中哲学方法的明确点评,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可持续的自学习惯、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
2.教学模式
本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工作需求,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教学实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课程,掌握了汽车基本结构和机械、电气系统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并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部件装配调试及电路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整车制造人员、汽车零部件及饰件生产加工人员、检验试验人员、汽车部件研发设计人员及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人员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行驶、转向和制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特性及故障检修能力,为后续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技术、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专业核心课程。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实施由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教研室专任教学团队/课组教师和兼职教师担任共同承担。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占30%、,具有各类职业资格证的双师资质教师占60%以上,全部具有大学教师资格。课组教师均具有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器以及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多年教学经历和经验。
兼职教师聘请具备多年系能源汽车从业背景的企业或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满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测试用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测试设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实训设备、新能源汽车整车故障诊断仪、数字万用表、接线盒、示波器、新能源汽车防护套装、绝缘拆装工具等。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新能源汽车整车、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控制系统及其专用诊故障诊断仪、检测设备及工具、绝缘拆装工具等。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教材、图书资源
②数字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