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有机化学基础 | 课程编码 | (与新教务系统中编码相同) | ||||||
建议学时 | 64学时 | 其中实践学时 | 0学时 | 学时/学分 | 64学时/4学分 | ||||
课程类型 |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 编制人 | 马超 | ||||||
课程性质 | 审定人 | ||||||||
制定日期 | 修订日期 | ||||||||
先修课程 | 高中化学 | ||||||||
后续课程 | 精细化学品合成应用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合成技术 | ||||||||
课程描述 | 本课程是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高中化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精细化学品生产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具备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具备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后续高聚物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合成及生产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课程。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A1.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 A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类型及共性特征; A3.掌握烷烃、烯烃、炔烃、共轭二烯烃、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含氧(硫)、氮(硅)有机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结构特征及物理和化学性质; A4.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重要有机物的应用。 2.能力目标 B1.能够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B2.精通运用有机物的性质完成有机物的鉴别、结构推测、官能团的转换和合成路线选择; B3.具备多种渠道获取有机化学品相关信息的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 C1.具有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思维。 C2.具备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C3.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 | ||||||||
教学方式 |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 ||||||||
学习评价 | 评价项目 |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 分值 比例 | 评价标准 | |||||
过程性评价 | 平时评价 | 考勤、作业、课堂表现 | 30 | 出勤比率、完成作业情况、参与课堂教学情况 | |||||
期中评价 | 期中考试 | 20 | 考试分数 | ||||||
终结性评价(期末) | 期末考试 | 50 | 考试分数 | ||||||
指定教材 | 《有机化学》(作者:张法庆,出版社:化工出版社,出版年份:2020.6,ISBN:978-7-122-36417-3) |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 A知识目标代码 | B能力目标代码 | C素质目标代码 |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
4 | 第一章:绪论 | A1、A2 | B1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 |
4 | 第二章:烷烃 | A2、A3、A4 | B1、B2、B3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环保意识 |
6 | 第三章:烯烃和二烯烃 | A2、A3、A4 | B1、B2、B3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环保意识 |
4 | 第四章:炔烃 | A2、A3、A4 | B1、B2、B3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环保意识 |
4 | 第五章:脂环烃 | A2、A3、A4 | B1、B2、B3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环保意识 |
8 | 第六章:芳香烃 | A2、A3、A4 | B1、B2、B3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环保意识 |
6 | 第七章:卤代烃 | A2、A3、A4 | B1、B2、B3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环保意识 |
6 | 第八章:醇酚醚 | A2、A3、A4 | B1、B2、B3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环保意识 |
6 | 第九章:醛和酮 | A2、A3、A4 | B1、B2、B3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环保意识 |
6 | 第十章:羧酸及衍生物 | A2、A3、A4 | B1、B2、B3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环保意识 |
6 | 第十一章:含氮化合物 | A2、A3、A4 | B1、B2、B3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环保意识 |
4 | 第十二:杂环化合物 | A2、A3、A4 | B1、B2、B3 | C1、C2、C3 | 达到知识目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环保意识 |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设计,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利用我国有机化工方面的发明创造和先进事迹,进行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求真精神等方面的教育;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出现的错误进行解析,对学生学习态度、严谨求实作风等方面进行教育;利用课程中有毒化学品的讲解,调高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通过一题多解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模式
采用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课堂线下课后线上相结合、讲授和讨论相结合、例题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工业生产实例,运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养成素质,达到培养目标。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每2个班配备1人专职教师。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资格,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良好。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1.PPT课件、图片库、视频、试题库等基本教学资源;
2.与课程相关图书、期刊。
②数字教学资源:
1.互联网或局域网及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
2.万方数据、超星图书等相关数字文献资源;
(3)其他基本要求
学生具备高中化学基础(高考选科:物理、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