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液化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12-25浏览次数:10

 《煤液化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煤液化生产技术

课程编码


建议学时

52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8学时

学时/学分

52学时/4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王欣羽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制定日期

20231230

修订日期


先修课程

煤化学、化工识图与CAD、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

后续课程

化生产技术煤化工装置仿真、岗位实习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煤化工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煤化工生产操作岗位,培养学生具备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 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后续顶岗实习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A1.了解产品的生产方法和质量标准;

A2.掌握装置工艺原料的来源及性质;

A3.掌握生产装置的工艺原理;

A4.掌握操作条件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A5.掌握装置其他主要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和作用;

A6.掌握装置正常生产的控制方法装置开、停工方案DCS操作系统

  1. 能力目标

B1.精通DCS系统进行典型工艺的冷态开车、停车和事故处理;

B2.善用生产现场摸查工艺流程;

B3.精通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B4.精通生产岗位操作规程;

B5.善用生产工艺条件分析产品质量的影响。

  1. 素质养成目标

C1.养成自主学习,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习惯

C2.培养良好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3.培养规范操作及安全生产意识,具备节能降耗和环保意识;

C4.培养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

C5.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章守纪、认真踏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

C6.培养团队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考勤、作业、课堂表现(C1,C2,C4,C5,C6)

25

出勤比率、完成作业情况、参与课堂教学情况

单元评价

单元测验(A1,A12,A3,A4,A5,A6;B3;C6)

10

测验分数

实践评价

仿真操作考核(A3;A6;B1;B2;B3;B4;B5)

15

操作得分

终结性评价(期末)

期末考试(A1,A12,A3,A4,A5,A6;B3;C6)

50

考试分数

指定教材

煤液化生产技术》(李洪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ISBN978-7-122-26744-3)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每个任务(单元)最多不超过24学时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4

第一章 煤液化基础-煤的性质和液化方法

A1;A2

B5  

C1;C2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知识;

掌握煤化工安全技术、化工 HSE 与清洁生产等知识;

了解煤化工生产技术最新成果、煤化工行业的现状、发展动态及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4

第二章 煤直接液化生产技术-煤直接液化机理和催化剂

A2;A3

B5

C1;C2;C4

能够进行煤化工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及“三废”处理

4

第二章 煤直接液化生产技术-煤直接液化典型工艺(1

A3;A4;A6

B2;B3;B4

C3;C4;C5;C6

能够识读和绘制工艺流程图、 PID 控制图、管道配置图;能够操作仪表和自控系统,实施对生产岗位工艺参数的跟踪监测和调节,发现、判断和分析处理异常生产工况,并能根据中控分析结果和质量要求调节岗位操作。

4

第二章 煤直接液化生产技术-煤直接液化典型工艺(2

A3;A4;A6

B2;B3;B4

C3;C4;C5;C6

能够识读和绘制工艺流程图、 PID 控制图、管道配置图;能够操作仪表和自控系统,实施对生产岗位工艺参数的跟踪监测和调节,发现、判断和分析处理异常生产工况,并能根据中控分析结果和质量要求调节岗位操作。

4

第二章 煤直接液化生产技术-煤直接液化产品提质加工

A1;A2;A3

B3;B4;B5

C3;C4;C5;C6

能够对煤炭及煤化工产品基本性质进行评价和分析检验;能够进行煤化工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及“三废”处理。


4

第二章 煤直接液化生产技术-煤直接液化主要设备

A4;A5

B4;B5

C5;C6

能够识读和绘制工艺流程图、 PID 控制图、管道配置图;能够操作仪表和自控系统,实施对生产岗位工艺参数的跟踪监测和调节,发现、判断和分析处理异常生产工况,并能根据中控分析结果和质量要求调节岗位操作。

4

第三章 煤间接液化生产技术-费托合成原理及催化剂

A2;A3;A4

B5

C3;C4;C5

能够识读和绘制工艺流程图、 PID 控制图、管道配置图;能够操作仪表和自控系统,实施对生产岗位工艺参数的跟踪监测和调节,发现、判断和分析处理异常生产工况,并能根据中控分析结果和质量要求调节岗位操作。

4

第三章 煤间接液化生产技术-典型费托合成工艺(1

A3;A4;A6

B2;B3;B4

C3;C4;C5;C6

能够识读和绘制工艺流程图、 PID 控制图、管道配置图;能够操作仪表和自控系统,实施对生产岗位工艺参数的跟踪监测和调节,发现、判断和分析处理异常生产工况,并能根据中控分析结果和质量要求调节岗位操作。

4

第三章 煤间接液化生产技术-典型费托合成工艺(2

A3;A4;A6

B2;B3;B4

C3;C4;C5;C6

能够识读和绘制工艺流程图、 PID 控制图、管道配置图;能够操作仪表和自控系统,实施对生产岗位工艺参数的跟踪监测和调节,发现、判断和分析处理异常生产工况,并能根据中控分析结果和质量要求调节岗位操作。

4

第三章 煤间接液化生产技术-典型费托合成的主要设备

A4;A5

B4;B5

C5;C6

能够识读和绘制工艺流程图、 PID 控制图、管道配置图;能够操作仪表和自控系统,实施对生产岗位工艺参数的跟踪监测和调节,发现、判断和分析处理异常生产工况,并能根据中控分析结果和质量要求调节岗位操作。

4

第四章 煤液化产物的深加工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A1;A2;A3

B3;B4;B5

C3;C4;C5;C6

能够对煤炭及煤化工产品基本性质进行评价和分析检验;能够进行煤化工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及“三废”处理。


4

尿素仿真操作(1

A3;A4;A5;A6

B1;B2;B4;B5

C2;C3;C4;C5;C6

能够识读和绘制工艺流程图、 PID 控制图、管道配置图;能够操作仪表和自控系统,实施对生产岗位工艺参数的跟踪监测和调节,发现、判断和分析处理异常生产工况,并能根据中控分析结果和质量要求调节岗位操作。

4

尿素仿真操作(2

A3;A4;A5;A6

B1;B2;B4;B5

C2;C3;C4;C5;C6

能够识读和绘制工艺流程图、 PID 控制图、管道配置图;能够操作仪表和自控系统,实施对生产岗位工艺参数的跟踪监测和调节,发现、判断和分析处理异常生产工况,并能根据中控分析结果和质量要求调节岗位操作。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教学思路

首先让同学们了解煤液化的发展历程,煤液化是重要的洁净煤应用技术之一,也是发展现代煤化工重要的单元技术。随着石油资源的紧缺,煤气化在化工行业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由于碳一化工系列生产技术的突破,煤液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开发,煤液化发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发展目标是,能使用劣质固体燃料,提高生产效率,并避免环境污染。课堂上引用先进的煤液化工艺和技术结合在煤液化、煤化工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传承者的典型实例,让同学们感受到身边大国工匠的榜样力量。2025年中国制造这样大的框架下,相信我们在煤化工发展方面一定能走在世界前列。让同学们一起认真学习煤液化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工作后成为一个合格的操作员,优秀的操作工,并且发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成为这个行业的能工巧匠,争做大国工匠,为祖国现代化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设计与实施

梳理知识点→挖掘思政元素→寻找合适切入点→融入教学内容。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把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情怀;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美德等融入到教学内容。课前让同学们收集相关资料;让同学们对煤液化的发展和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课堂上,让同学汇报相关内容,集思广益,扩宽同学们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将合理的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中,充分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学们的抬头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最关键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



2.教学模式

 采用理实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的讲授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举例说明”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新知识,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为突破口,将任务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将理论与实践技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并努力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需要配合随堂实验教学手法,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的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着重仿真操作的基础性,并且要反复练习,做到人人过关,同时培养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技能,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兼职教师在9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6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3人。具备双师素质资格,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良好,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1. 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小/m2

功能说明

1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学设施一套

50

能够开展多媒体教学

2

仿真实训室

电脑50台,典型反应器和尿素仿真操作软件

100

识读带控制点流程;学习操作规程;能进行典型煤液化工艺装置开、停车及事故处理的模拟仿真操作

3

煤化工实训室

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尿素合成实训装置仿真工厂

200

学习工艺、查摸流程;学习操作规程;开展操作训练

4

校外实训基地

尿素生产装置


学习工艺流程;感受真实生产环节和过程;学习工艺控制


  1.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A1化工总控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A2企业生产操作规程;

A3开发中高职一体化特色教材《煤液化生产技术》。

 ②数字教学资源:

B1计算机网络系统、万方数据、超星图书等资源;

B2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尿素合成装置仿真软件;

B3与课程相关的图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