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重油加工技术 | 课程编码 | shly23025 | ||||||
建议学时 | 30学时 | 其中实践学时 | 0学时 | 学时/学分 | 30学时/2学分 | ||||
课程类型 |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 编制人 | 赵博 | ||||||
课程性质 |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 审定人 | |||||||
制定日期 | 2023年12月12日 | 修订日期 | |||||||
先修课程 |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石油及产品分析》、《燃料油生产技术》、《润滑油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等 | ||||||||
后续课程 | 《炼油催化剂的性能与使用》、《新能源概论》、《岗位实习》等 | ||||||||
课程描述 | 本课程是石油炼制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燃料油生产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石油炼制企业化工装置一线操作岗,培养学生掌握重油加工装置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及工作任务,学会运用石油化工生产工艺技术及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具有爱岗敬业、细致严谨的品质,为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后续岗位实习提供技能储备。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A1了解重质油加工的重要性和重质油加工现状。 A2重质油化学组成和性质的表征及研究方法。 A3掌握催化加氢、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等典型重油加工装置原料及产品组成和性质, 工艺原理及流程等知识。 A4熟悉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设备安全使用常识、设备防腐知识。 A5了解石油炼制专业领域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等知识。 A6了解重质油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及其最新进展。 2.能力目标 B1具备识读和绘制装置工艺流程图及设备简图的能力。 B2能根据典型炼油装置的工艺指标和产品质量要求,具备按照工艺规程进行开停车、正常运行、事故处理等生产现场操作的能力。 B3掌握石油及油品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 汽油、 航煤、 柴油及润滑油等主要炼油产品的使用性能, 石油及产品物理性质、使用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关系等知识。 B4能评价石油炼制的工艺参数对生产结果的影响,并调整操作。 B5具有依据石油炼制岗位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及现场管理的要求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 B6掌握石油炼制专业领域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的查询、理解和执行能力;
C1践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C2具有爱岗敬苦耐劳、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 C3具有遵守规定服从命令、规范操作等职业素养。 C4能理解团队标组织关系、个人职责相互协调配合、互相帮助: C5持续学习,不断更新重质油加工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能及时理解执行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C6具备全局意识,坚持着眼于整体、全面考虑、认真工作的良好作风。 | ||||||||
教学方式 |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 ||||||||
学习评价 | 评价项目 |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 分值 比例 | 评价标准 | |||||
过程性评价 | 平时评价 | 签到(C1、C2、C6) 课堂活动(C3、C4) | 10% | 出勤(5%) 课堂活动(5%) | |||||
单元评价 | 单元作业(A1、A2、A3、A4、A5、A6、B1、B2、B3、B4、B5、B6、C2、C5)) | 10% | 单元作业(10%) | ||||||
期中评价 | 期中测验(A1、A2、A3、A4、A5、A6、B1、B2、B3、B4、B5、B6) | 10% | 理论期中测验成绩(5%) 实践期中测验成绩(5%) | ||||||
实践评价 | 加氢裂化工艺仿真(A3、B2、B4、C3、C6) | 20% | 加氢裂化工艺仿真操作(10%) 延迟焦化工艺仿真操作(10%) | ||||||
终结性评价(期末) | 闭卷考试 | 50% | 期末考试成绩(50%) | ||||||
指定教材 |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ISBN号) |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每个任务(单元)最多不超过2或4学时)
学时 |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 A知识目标代码 | B能力目标代码 | C素质目标代码 |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
4 | 学习情境一 延迟焦化装置工艺操作 | A1、A2、A3 | B1、B3 | C1、C5 | 掌握延迟焦化装置原料及产品组成和性质, 工艺原理及流程等知识,识读和绘制装置工艺流程图。 |
2 | 学习情境一 延迟焦化装置工艺操作 | A3 | B1、B5、B6 | C1、C5 | 掌握延迟焦化装置原料及产品组成和性质, 工艺原理及流程等知识,识读和绘制装置工艺流程图。 |
4 | 项目一 延迟焦化工艺仿真 | A3、A4、A5、A6 | B2、B4 | C2、C3、C4、C6 | 根据典型炼油装置的工艺指标和产品质量要求,按照工艺规程进行开停车、正常运行、事故处理。 |
4 | 学习情境二 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操作 | A3 | B1、B3 | C1、C5 | 掌握催化裂化装置原料及产品组成和性质, 工艺原理及流程等知识,识读和绘制装置工艺流程图。 |
4 | 学习情境二 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操作 | A3 | B1、B5、B6 | C1、C5 | 掌握催化裂化装置原料及产品组成和性质, 工艺原理及流程等知识,识读和绘制装置工艺流程图。 |
4 | 学习情境三 加氢裂化工艺操作 | A3 | B1、B3 | C1、C5 | 掌握加氢裂化装置原料及产品组成和性质, 工艺原理及流程等知识,识读和绘制装置工艺流程图。 |
4 | 学习情境三 加氢裂化工艺操作 | A3 | B1、B5、B6 | C1、C5 | 掌握加氢裂化装置原料及产品组成和性质, 工艺原理及流程等知识,识读和绘制装置工艺流程图。 |
4 | 项目二 加氢裂化工艺仿真 | A3、A4、A5、A6 | B2、B4 | C2、C3、C4、C6 |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设计,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活动结束教师点评知识应用同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出现的错误进行解析,指出学生需要提升或完善的能力和素质目标。例如分析学生测试结果,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与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逐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安全操作意识、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通过仿真工具的应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以应用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师生互动性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兼职教师9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6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3人。教师应充分地掌握有关重质油加工的重要性和重质油加工现状,熟悉重质油加工过程的工艺特点,了解重质油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及其最新进展,应具备双师素质资格,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良好,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专职教师应具有多年从事本门课教学的经验及企业实践经验,兼职教师应在石化公司承担加氢装置、焦化装置等重油加工装置的技术管理工作或参与制定车间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生产活动计划等。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授课工作的同时可以开展职工工艺流程教育、培训和考核等工作。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 名称 | 基本配置要求 | 场地大小\m2 | 功能说明 |
1 | 石化仿真实训室 | 网络环境,1套投影设备、50台微机与五套石化类安全生产操作仿真软件。 | 100 | 具备一体化教室功能,为《重油加工技术》实训教学提供条件 |
2 | 汽(煤、柴)油加氢实物仿真实训车间 | 加氢实物仿真实训装置、1套投影设备、1套主控室 | 500 | |
3 | 催化裂化仿真实训装置 | 加氢实物仿真实训装置、1套投影设备、1套主控室 | 500 | |
4 | 化工安全展室 | 防火防化隔热服、安全头盔、安全靴、心肺复苏模拟人、空气呼吸器、消防软梯、各类灭火器、呼吸防护用具、安全绳、安全网 | 100 | |
5 | 校外实训基地 | 生产装置(常减压、催化、加氢、重整、焦化车间) |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1.石油炼制、重油加工生产相关专业图书与期刊等图书资源;
2.来自企业提供的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规范、炼油装置安全操作规程、生产流程、生产案例等企业生产软资源;
3.化工总控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4.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国家标准;
5.汽(煤、柴)油加氢实物仿真实训车间、催化裂化仿真实训装置实训室。
②数字教学资源:
1.《重油加工技术》在线精品课程;
2.智能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3.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