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社会调查方法 | 课程编码 | sw2203007 | ||||||
建议学时 | 52学时 | 其中实践学时 | 16学时 | 学时/学分 | 56学时/3学分 | ||||
课程类型 |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 编制人 | |||||||
课程性质 |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 审定人 | |||||||
制定日期 | 2023年12月21日 | 修订日期 | |||||||
先修课程 | 社会工作方法、社区政策与法规 | ||||||||
后续课程 | 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社区行政管理 | ||||||||
课程描述 | 《社会调查方法》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既为前导课程知识的运用提供信息收集与分析手段,又为后续专业知识的运用提供调研基础性知识和分析方法,为强增学生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A1了解调查课题的选题标准、途径和方法 A2熟悉调查课题的类型 A3了解调查课题明确化中文献查阅的方法 A4了解抽样的基本原理 A5掌握抽样的基本类型与一般程序 A6了解样本规模的影响因素 A7了解测量的构成要素与测量层次的类型 A8理解测量的效度与信度的区别和联系 A9了解调查问卷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A10重点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 A11重点掌握调查问卷中问题与大案涉及的常用规则; A12掌握原始资料的审核与复查方法 A13重点掌握数据转化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A14了解单变量集中趋势分析与离散趋势分析的方法 A15了解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A16重点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2.能力目标 B1精通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调查课题 B2精通设计较小规模的调查方案 B3精通制作符合要求的抽样方案 B4精通对调查课题进行操作化 B5精通总加量表和社会距离量表的制作 B6精通调查问卷的设计,并分析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B7善用实地调查中面访的基本技巧 B8善用信息搜集和指导现场调查 B9精通问卷回收后的数据处理工作; B10精通问卷编码、数据录入、数据清空和数据转化 B11善用SPSS统计软件做单变量集中趋势分析与离散趋势分析 B12善用撰写社会调查分析报告的
C1通过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能达到调查分析师初级行业标准 C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C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C4掌握对信息的收集和整合能力 C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C6形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 ||||||||
教学方式 |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 ||||||||
学习评价 | 评价项目 |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 分值 比例 | 评价标准 | |||||
过程性评价 | 平时评价 | 相对性评价 | 20 | 出勤、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任务完成情况 | |||||
单元评价 | 诊断性评价 | 10 | 对整个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 ||||||
期中评价 | 诊断性评价 | 10 | 测试 | ||||||
实践评价 | 形成性评价 | 10 | 检验学习结果 | ||||||
终结性评价(期末) | 总结性评价 | 50 | 测试 | ||||||
指定教材 | 《社会调查方法》(赵淑兰,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8月第2版,978-7-111-61376-3) |
学时 |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 A知识目标代码 | B能力目标代码 | C素质目标代码 |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
4 | 项目一 选择调查课题 任务一 调查课题的选择 任务二 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 A1了解调查课题的选题标准、途径和方法 | B1精通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调查课题 | C1通过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能达到调查分析师初级行业标准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二 设计调查方案 任务一 调查设计的准备工作 | A2熟悉调查课题的类型 | B1精通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调查课题 | C4掌握对信息的收集和整合能力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二 设计调查方案 任务二 调查方案的设计 | A3了解调查课题明确化中文献查阅的方法 | B1精通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调查课题 | C4掌握对信息的收集和整合能力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三 制定抽样方案 任务一 认识抽样 任务二 抽样的程序 | A4了解抽样的基本原理 | B3精通制作符合要求的抽样方案 | C4掌握对信息的收集和整合能力 C6形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三 制定抽样方案 任务三 抽样方案的制定 | A5掌握抽样的基本类型与一般程序 A6了解样本规模的影响因素 | B3精通制作符合要求的抽样方案 | C4掌握对信息的收集和整合能力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四 社会现象测量 任务一 操作化 任务二 量表的制作 | A7了解测量的构成要素与测量层次的类型 | B4精通对调查课题进行操作化 B5精通总加量表和社会距离量表的制作 | 通过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能达到调查分析师初级行业标准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四 社会现象测量 项目三 信度与效度的测量 | A8理解测量的效度与信度的区别和联系 | B4精通对调查课题进行操作化 | 通过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能达到调查分析师初级行业标准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五 问卷设计 问卷一 问卷分析 | A9了解调查问卷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 B6精通调查问卷的设计,并分析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 C4掌握对信息的收集和整合能力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五 问卷设计 问卷二 问卷题型与答案设计 | A10重点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 A11重点掌握调查问卷中问题与答案设计的常用规则 | B6精通调查问卷的设计,并分析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 C4掌握对信息的收集和整合能力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六 资料收集 任务一 资料收集方法 任务二 调查员培训 任务三 调查质量监控 | A12掌握原始资料的审核与复查方法 | B8善用信息搜集和指导现场调查 | C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七 资料处理 任务一 资料审核 任务二 数据录入和清理 任务三 数据转化 | A13重点掌握数据转化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 B9精通问卷回收后的数据处理工作; B10精通问卷编码、数据录入、数据清空和数据转化 | C4掌握对信息的收集和整合能力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八 资料统计与分析 任务一 单变量描述统计 任务二 双变量相关分析 | A14了解单变量集中趋势分析与离散趋势分析的方法 | B11善用SPSS统计软件做单变量集中趋势分析与离散趋势分析 | 通过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能达到调查分析师初级行业标准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4 | 项目九 撰写调查报告 任务一 调查报告撰写的知识、 任务二 应用型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 | A16重点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 B12善用撰写社会调查分析报告的 | C1通过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能达到调查分析师初级行业标准 | 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和独立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从发现社会问题,到分析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 |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设计,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活动结束教师点评知识应用同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出现的错误进行解析,指出学生需要提升或完善的能力和素质目标。例如分析学生测试结果,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与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逐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以应用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师生互动性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由“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6名专任教师和1名来自社区一线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学校专任教师和社区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本专业的课程标准、教学环节设计和授课任务。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条件:多媒体教室
校外实训条件:具有对应本课程的校外实训基地—万成社区。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可以在社区内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见表1。
表1《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 名称 | 基本配置要求 | 场地大小/m2 | 功能说明 |
1 | 个案工作室 | 沙发、单向玻璃、心理健康挂图、宣泄器材、放松座椅 | 18 | 针对特殊人群的个别案例进行个案访谈与心理咨询 |
2 | 小组活动室 | 圆桌、座椅、投影仪、电脑 | 25 | 分组讨论课程相关问题 |
3 | 多媒体教室 | 多媒体一体机、电脑、座椅 | 50 | 具备多媒体教室的功能,能做教学资源的演示 |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基本教学资源
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标准
社区干部实训基;
②数字教学资源: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图书等网络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