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12-01浏览次数:10

 《社区服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社区服务

课程编码

Sw2203012

建议学时

60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4学时

学时/学分

60学时/4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赵鑫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制定日期

20231220

修订日期


先修课程

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调查方法、老年社会工作

后续课程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社区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社区、物业和社会福利机构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工作者职业素质,具备从事社会工作的能力,为后续岗位实习奠定基础的课程。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A1具有服务于基础社区事务工作的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A2熟悉并掌握必要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A3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管理规范和业务操作技能。

A4掌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B1具有较强的交流表达、与人合作、分析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关键能力

B2具有使用智能设备采集图像视频、上报信息与社情民意、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能力

B3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能为特殊人群展开良好的专业服务

B4掌握社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

C1应用语言文字,清晰地进行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C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较快地与社区工作对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C3心理素质较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C4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有爱心、同情心等道德素养。

C5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良好的学习态度

20%

考勤和课堂表现

单元评价

掌握各单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0%

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评价


0%


实践评价

社区服务基本理论和业务操作技能

20%

社区活动策划和人民调解两个实践环节完成情况

终结性评价(期末)

以卷面的方式对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综合考核

50%

期末考试成绩判定

指定教材

社区服务(第2作者:高桂贤、廖敏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年份:2015年,ISBN9787121203688)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4

社区服务概述

A3

B4

C4C5

掌握社区服务的基本理论;掌握社会工作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和职业态度。

4

社区服务队伍

A1A2

B1

C2C3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社区服务的政策;具有较强的交流表达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人际沟通能力,能较快与工作对象建立关系;有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

2

社区活动的类型及其特征

A3

B4

C4C5

掌握社区服务的基本理论;掌握社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和职业态度。

4

社区活动的基本程序

A1A4

B4

C1C2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社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4

社区活动实务——活动策划

A3A4

B4

C1C2C4

C5

掌握社区服务的业务操作技能;掌握社会工作项目策划的基本知识;掌握社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应用语言文字,清晰地进行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有爱心、同情心等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


2

社区人民调解概述

A2A4

B3

C1C2

熟悉社区管理的法律法规;掌握社会工作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应用语言文字,清晰地进行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2

社区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

A3

B4

C5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掌握社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

2

社区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实务

A2A3

B1B2

C1C2

熟悉并掌握必要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能力;应用语言文字,清晰地进行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快速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

2

社区人民调解卷宗的写法

A2

B4

C1

熟悉并掌握必要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社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应用语言文字,清晰地进行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

社区再就业服务的概念

A3

B3

C4C5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和职业态度。

2

社区再就业服务的实施与开展

A3

B3B4

C5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掌握社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和职业态度。

2

社区再就业服务实务

A3

B3B4

C2C4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掌握社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

2

社区社会保障概述

A3

B4

C4C5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掌握社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和职业态度。

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3

B3B4

C4C5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掌握社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和职业态度。

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务

A3

B1B3

C1C2C4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表达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能为特殊人群展开良好的专业服务;应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

2

社区优抚对象保障

A3

B4

C4C5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掌握社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和职业态度。

4

社区老年人服务

A3

B1B3

C1C2C4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表达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能为特殊人群展开良好的专业服务;应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

4

社区残疾人服务

A3

B1B3

C1C2C4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表达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能为特殊人群展开良好的专业服务;应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

4

社区青少年儿童服务

A3

B1B3

C1C2C4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表达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能为特殊人群展开良好的专业服务;应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

4

社区妇女服务

A3

B1B3

C1C2C4

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表达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能为特殊人群展开良好的专业服务;应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更正。尤其是在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提升方面予以指导。例如:在学生学习到社区队伍建设中,着重强调团队之间的分工配合方式,加强其合作交流的能力;在面对服务对象时,要有良好的服务理念,对待服务对象尤其是特殊群体要有关爱之心,要有同理心,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去与服务对象交流,具备快速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在实践环节中,要注重团队之间的协作,有良好有效的语言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教学模式

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根据课程内容首先以案例导入课程,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通过提问等课堂环节了解学生掌握程度,通过实际工作案例的穿插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内容。在涉及到一些可实操的内容上增加了两项实践环节,分别是社区活动策划项目和人民调解项目,旨在指导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考查其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增加业务操作能力和同学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兼职教师在5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4人,来自企业的外聘教师1人。专职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背景,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理论教学效果良好,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青年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比例达到50%以上,具高级职称(不含高级讲师)者比例不低于20%,专业带头人最好能具有高级职称,行业专任教师专业对口、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外聘教师是来自于社区的一线工作者,具备中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有十余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对于学生的岗位认知和偏实践类课程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课程教学,应具备以下实训条件:多媒体专业教室、校内外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实训设施名称

所处位置

主要设备

主要功能

校内多媒体专业教室

滨海校区学生教室

教学用一体机

理论课使用

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滨海校区实训室

教学用一体机、电脑、桌椅

理论课和实训课使用

校外实训室

万成社区实训室

教学用一体机、电脑、桌椅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训室主要划分为个案及心理访谈区、小组讨论区和多媒体网络操作学习区等三大功能区域。



  1.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基本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

高桂贤 廖敏主编,《社区服务(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主要参考书目

[1] 刘静林 张蕾 主编,《社区服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 王思斌 主编,《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唐忠新 主编,《社区社会保障思路与方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数字教学资源:

网络共享课程:

张文华 主讲,《社区工作》,https://mooc1-1.chaoxing.com/course/202721487.html



其它学习资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平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