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12-27浏览次数:10

 《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药物检验技术

课程编码

yhfx23025

建议学时

64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32学时

学时/学分

64学时/3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司颐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符荣

制定日期

20231220

修订日期


先修课程

《化学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典型工业原料与产品检验》

后续课程

顶岗实践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分析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开设《化学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基础上开设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药品检验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具备药品检验职业素质,树立完整的药品质量观念,了解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内容和程序;学会药品的检验方法和各类药品检验的应用,具备从事药品制剂产品质量控制的职业能力;了解近代检测技术在药品检验上的应用。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并为从事药品检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A1.熟记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药品的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记录整理并写出检验报告。

A2.了解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A3.了解药品杂质检查的意义,熟悉药品中杂质的来源和杂质检查方法。会杂质限量的正确表示。

A4.掌握氯化物、铁盐、重金属、砷盐、炽灼残渣、干燥失重检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硫酸盐、残留溶剂测定法及注意事项;

A5.了解药品制剂:片剂、注射剂、胶囊制剂、复方制剂等分析的特点,了解复方制剂的分析;

A6.掌握药品制剂含量测定技术、分析结果的计算;熟记片剂和注射剂附加成份对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干扰及排除方法;

2.能力目标

B1.能规范使用药品分析检验用具;

B2.精通各种剂型的试样进行分解和制备;

B3.精通正确配制药品检验工作中一般溶液和标准溶液,并进行正确的贮存;

B4.能规范记录分析检验数据,能正确填写检验报告和进行数据处理,能正确评价检验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B5.善用现行版中国药典的要求,应用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等对各类药品及其制剂进行检验分析。

B6.精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在分析测定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独立判断,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 素质养成目标

C1.具备安全、节约、环保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C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C3.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C4.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出勤、作业及报告、课堂表现

20

学生的出勤率满勤(5)、积极主动参与度高(10)、报告作业的完成度与准确度高(5

单元评价

口试或笔试

10

卷面或口试90—100分(10)、80—89分(9)、70—798)、60—697)、

少于60分,不合格,重考,最高(6

期中评价

笔试

10

笔试得分100分(10)、90—99分(9)、80—89分(8)、70—79分(7)、

60—69分(6),少于60分不合格,重考,最高(6

实践评价

操作考核+数据处理

20

1.独立准确完成操作任务(10),操作技能点错误1个(9),操作技能点错误2个(8),操作技能点错误3个(7),操作技能点错误4个(6),不能完成任务重新考核,最高(6

2.数据报表得分100分(10)、90—99分(9)、80—89分(8)、70—79分(7)、

60—69分(6),少于60分重考,最高(6

终结性评价(期末)

笔试

40

期末试卷卷面90—100分占比分(36-40)、80—90分(32-36)、

70—80分(28-32)、60—70分(24-28)、50—60分(20-24)、40—50分(16-20),

卷面少于40分,不及格

指定教材

《药物分析》(第三版)(王炳强,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出版,ISBN978-7-122-38703-5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每个任务(单元)最多不超过24学时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4

课程导论及药典

A2

B5

C5

 (一)素质34

 (二)知识27

 (三)能力37


4

药物一般鉴别试验

A1

B1

B3

C1

C2

C3

 (一)素质34

 (二)知识456

 (三)能力378


4

布洛芬的紫外分光光度鉴别法

A1

B1

B3

C1

C2

C3

 (一)素质34

 (二)知识345

(三)能力138

4

布洛芬红外光谱法鉴别

A1

B1

B3

C1

C2

C3

 (一)素质34

 (二)知识456

 (三)能力123


4

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

A3

A4

B1

B3

C1

C2

C3

 (一)素质34

 (二)知识345

 (三)能力378


4

药物特殊杂质检查(利用旋光性差异对硫酸阿托品中莨菪碱杂质的检查)

A3

A4

B1

B3

C1

C2

C3

 (一)素质34

 (二)知识345

 (三)能力137


4

 情景药物制剂分析

任务二甲双胍片崩解时限测定

A5

A6

B2

B3

B4

B5

C1

C2

C3

 (一)素质34

 (二)知识45

 (三)能力37


4

任务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A5

A6

B2

B3

B4

B5

C2

C3

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56

 (三)能力137


4

 情景药物制剂分析

任务氯化钠注射液可见异物检查测定

A5

A6

B2

B3

B4

B5

C2

C3

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56

 (三)能力37


4

维生素C含量测定(碘量法)

A5

A6

B2

B3

B4

B5

C2

C3

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56

 (三)能力378


4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

A5

A6

B2

B3

B4

B5

C2

C3

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56

 (三)能力378


4

维生素B1片的分析(分光光度计)

A5

A6

B2

B3

B4

B5

C2

C3

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56

 (三)能力123


4

盐酸普鲁卡因(永停法)

A5

A6

B2

B3

B4

B5

C2

C3

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56

 (三)能力378


4

甲硝锉片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法)

A5

A6

B2

B3

B4

B5

C2

C3

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56

 (三)能力37


4

二妙丸显微镜观察

A5

A6

B2

B3

B4

B5

C2

C3

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56

 (三)能力378


4

技能考核

A5

A6

B2

B3

B4

B5

C2

C3

C4

 (一)素质34

 (二)知识345

 (三)能力37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示例: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设计,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活动结束教师点评知识应用同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出现的错误进行解析,指出学生需要提升或完善的能力和素质目标。分析学生测试结果,逐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逐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安全操作意识、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通过药品检验工作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思政案例,结合专业与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全面控制观念,树立崇高专业信仰、守正道求真理的职业道德与开拓钻研的创新科学品质。

2.教学模式

 (1)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以应用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师生互动性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实操。应根据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选用典型的、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检测仪器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识别检测仪器和分析方法,熟练药物检验的流程和检验仪器的操作、检修及保养。

 (3)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理论基础知识融贯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中教师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某个药物的质量检验项目、规范地记录、判断检验结果合格与否,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5)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兼职教2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1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具有一定的分析检验实际背景,系统掌握分析检验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艺术。

 课程负责人:教师应掌握课程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具有贯彻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仪器使用与维护能力;应经过现场实习、调研和行动导向教学培训。

 专职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熟悉分析检验技术和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

 兼职教师:应为行业企业专家,实践经验丰富,构成课程开发团队,并能参与实践教学任务。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1《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小/m2

功能说明

1

药品分析实训室

网络环境,一体机1套,电脑2台,展板一个,常用分析仪器,

还有讨论区、资料角通风橱

150

具备一体化教室功能,为《药物检验技术》等课程教学,实训提供条件

2

仪器室

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自动电位滴定仪、溶出度测定仪、崩解时限测定仪等

100

实训使用

3

高温室

烘箱两个、高温炉两个

40

实训使用

4

实训准备室

电子天平一台;分层货架若干

40

存放化学试剂;准备实训用品

  1.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1. 网络环境

  2. 多媒体教学环境

  3. 药品分析实训室

  4. 大型仪器室

②数字教学资源

1.网络共享课程

2.其它学习资源(线上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