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发酵工艺技术 | 课程编码 | yhhs23002 | ||||||
建议学时 | 64学时 | 其中实践学时 | 16学时 | 学时/学分 | 64学时/3.5学分 | ||||
课程类型 |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 编制人 | 刘淼 | ||||||
课程性质 |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 审定人 | 冯璐 | ||||||
制定日期 | 2023年12月20日 | 修订日期 | |||||||
先修课程 | 基础化学、微生物基础、生物化学 | ||||||||
后续课程 | 生物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化工设备 | ||||||||
课程描述 | 本课程是化工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全面地掌握生物发酵过程中菌种的选育、原料的预处理及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空气的净化、菌种扩大培养、发酵工艺过程控制和参数检测、产品的分离提取等基本理论,掌握与发酵岗位相关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能够胜任发酵及其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课程与《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等课程相衔接,为后续的生物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化工设备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A1能陈述典型生物发酵生产的特点和工艺过程; A2熟悉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鉴定、改良、保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 A3 掌握发酵工业培养基的配置及优化方法; A4 理解污染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原理; A5 掌握种子质量控制的原理、方法,熟悉典型发酵品种的种子制备过程及种子制备环节的控制要点; A6 能陈述典型生物发酵生产质量控制要点及检测方法,能分析出引起发酵生产工艺异常、设备异常的主要因素,并能够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能力目标 B1能够独立完成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复壮及保藏操作; B2 能够优化并配置发酵培养基; B3 能够正确进行培养基、管路及空气灭菌操作; B4 能够熟练应用相关设备进行种子制备,并对种子样品进行分析与检测; B5 能进行发酵生产质量控制要点检测操作; B6 能够识别生产异常情况并在指导下进行处理。 3.素质养成目标 C1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培养自主学习和拓展的能力。 C2培养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3 培养严格的无菌操作意识、节约生产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C4 树立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勇于承担岗位责任。 C5 掌握良好的工厂生产管理规范和安全生产规范。 | ||||||||
教学方式 |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 ||||||||
学习评价 | 评价项目 |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 分值 比例 | 评价标准 | |||||
过程性评价 | 平时评价 | 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 | 20% |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或问题。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作业质量如何。 学习态度:学生是否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
阶段评价 | 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等。 | 10% | 根据学生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等进行评价,优秀者可得满分,较差者酌情扣分。评价标准可以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 ||||||
实践评价 | 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分析等。 | 20% | 根据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分析等进行评价,优秀者可得满分,较差者酌情扣分。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分析的深入性等。 | ||||||
终结性评价(期末) | 理论知识测试 | 50% | 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得分情况。 | ||||||
指定教材 | 《发酵技术(第二版)》(黄晓梅 周桃英 何敏,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9787122390271) |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 A知识目标代码 | B能力目标代码 | C素质目标代码 |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
4 | 项目一 发酵技术岗前准备 基础知识 一 发酵与发酵技术 二 发酵技术的发展历史 三 发酵工业的特点及范围 四 工业发酵的类型与工艺流程 五 发酵产物的类型 | A1 | C1 C2 |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 | |
4 | 项目二 发酵工业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一 发酵工业常用菌种 二 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 A2 | B1 | C2 | (一)素质3 (二)知识3 (三)能力3 |
4 | 项目二 发酵工业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三、发酵工业菌种的鉴定 四、发酵工业菌种的改良 五、发酵工业菌种的退化与保藏 | A2 | B1 | C4、C5 | (一)素质3 (二)知识3 (三)能力3 |
2 | 工作任务1 产漆酶工程菌株的构建 | A2 | B1 | C1 |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 |
4 | 项目三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制备与优化 一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基本要求和配制原则 二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 三 微生物培养基的类型 | A3 | B2 | C3、C4 |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 |
4 | 项目三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制备与优化 四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优化方法工作工作任务2 产漆酶工程菌发酵条件优化 | A3 | B2 | C2、C3、C4 |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 |
4 | 项目四 发酵工业的无菌操作 一 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 二 发酵工业无菌操作的基本概念 三 发酵工业的无菌操作技术 四 发酵培养基及设备管道灭菌 五 空气除菌 | A4 | B3 | C3、C4、C5 |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 |
4 | 工作任务3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 A3、A4 | B2、B3 | C1、C3、C5 |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4 |
4 | 工作任务4 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 A2、A4 | B1 | C2、C3、C5 |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 |
4 | 项目五 发酵工业的种子制备 一 种子制备原理与技术 二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三 种子质量控制措施 四 种子制备实例 | A5 | B4 | C4、C5 | (一)素质3 (二)知识3 (三)能力3,4 |
4 | 项目六 发酵过程的控制 一 发酵过程控制概述 二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三 pH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 A6 | B5、B6 | C4、C5 |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4 |
4 | 项目六 发酵过程的控制 四、溶解氧对发夹哦的影响及其控制 五、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六、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 A6 | B5、B6 | C4、C5 |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4 |
4 | 项目六 发酵过程的控制 七 通气搅拌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八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九 发酵终点的检测与控制 十 染菌的检测与控制 | A6 | B5、B6 | C4、C5 |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4 |
4 | 工作任务5 漆酶工业化发酵生产 | A6 | B5、B6 | C1、C4、C5 | (一)素质3,4 (二)知识3,4 (三)能力3,4 |
4 | 项目七 典型发酵产品的生产 一 酒类生产 二 氨基酸生产 三 发酵食品生产 | A1 | C1、C5 | (一)素质3,4 (二)知识3,4 (三)能力3,4 | |
2 | 项目八 发酵生产新技术 一 单细胞蛋白生产 二 酶制剂生产 三 基因工程菌 | A1 | C1、C5 | (一)素质3,4 (二)知识3,4 (三)能力3,4 |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发酵工艺技术课程思政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发酵工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该课程中,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如何将技术创新应用于社会发展中。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课程思政: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介绍我国发酵工程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介绍发酵工程技术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
促进创新思维发展:鼓励学生探索新的发酵工程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发酵工艺技术课程中,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2.教学模式
发酵工艺技术的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项目导向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在线学习教学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情境化教学和多元化评价等方面。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职教师在3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2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1人。应具备双师素质资格,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良好,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课程教学,校内应具备以下实训条件:
《发酵工艺技术》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 名称 | 基本配置要求 | 执行标准或技术要求 | 功能说明 |
1 | 教学做一体实训室 | 实训台、上下水、通风厨、电、网络终端接口 | 100m2 | 实训、查阅资料 |
2 | 仪器柜 | 2个 | 放置仪器 | |
3 | 药品柜 | 2个 | 放置药品 | |
4 | 电脑 | 1台 | 动画、课件 | |
5 | 投影仪 | 1台 | ||
6 | 屏幕 | 1个 | ||
7 | 黑板 | 1块 | 板书 | |
8 | 台式高速离心机 | 1台 | 离心分离 | |
9 | 高压蒸汽灭菌锅 | 1台 | 高温湿热灭菌。 | |
10 | 超净工作台 | 3台 | 无菌操作 | |
11 | 低温冰箱 | 1台 | 保藏菌种 | |
12 | 三目生物显微镜 | 10台 | 形态观察 | |
13 | 气浴恒温振荡器 | 3台 | 菌种培养 |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教材:《发酵技术(第二版)》(黄晓梅 周桃英 何敏,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9787122390271);
参考书籍:《发酵工程实验技术(第三版)》(陈坚、堵国成、刘龙,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年,978-7-122-17013-2)
校外实践基地:锦州佳禾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控污水处理厂。
②数字教学资源:
电子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包含丰富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直观地展示发酵工艺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流程;设计互动性的课件,包含问题、案例和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线学习平台:学习通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实验教学资源:《漆酶工业发酵工艺与生产过程虚拟仿真实训》,《发酵工厂3D认识仿真软件》。
网络教学资源: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如微生物基础的最新研究进展、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建立与相关课程或专业的网络链接,方便学生进行跨学科或跨专业的学习和交流;利用社交媒体或移动应用等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和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