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12-27浏览次数:10

 《生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生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课程编码

yhhs23019

建议学时

32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

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刘雪梅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冯璐

制定日期

20231120

修订日期

2024.11.25

先修课程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生物产品分析

后续课程

岗位实习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化工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生物产品分析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教学容的选取面向服务的企业,依据岗位的作任务和作流程设置教学容,引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设置教学要求,通过对《生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加工综合利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学会生物加工副产品的利用方法,以提高副产物的使用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医药、食品和轻化工产品,支援我国经济建设。

课程目标

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生物加工工作,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胜任生物加工的任务,设定课程目标如下:

A、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加工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意义、种类和目前现状。

2.掌握包括果蔬生物加工副产物、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农副产品副产物等的综合利用,提取的工艺方法,主要设备和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和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3.了解副产物的含义,在原料中的分布,及其在食品、医疗、工业中的应用。

4.重点掌握各项提取工艺的工艺路线、主要设备。

5.了解、开发生物加工副产物的新技术、新方法。

B、能力目标:

1.能够自行运用互联网等资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参考学习。

2.能够自行查阅相关标准,针对性的找出并读懂标准,对产品的要求,包括原料要求、各项指标要求、添加剂使用限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3.能够在学习后完成提取实施方案的制定,识别关键质量控制点。

4.能够准备相关原辅料、设备等,完成物质提取工艺实施。

5.能够按照执行对产品进行评价,并能够找出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C、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标准检验的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瑞正生活态度。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

30%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或问题。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作业质量如何。

学习态度:学生是否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期中评价

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等。

20%

根据学生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等进行评价,优秀者可得满分,较差者酌情扣分。评价标准可以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终结性评价(期末)

理论知识测试

50%

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得分情况。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4

第一章 概述

1.1生物加工副产物介绍

1.2生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情况概述

A1A3

B1B2

C1C2

(一)素质3

(二)知识67

(三)能力3

4

第二章 果蔬综合利用
2. 1
柑桔皮渣综合利用
2. 2
苹果皮渣综合利用

A2A5

B2B4

C2C3

(一)素质3

(二)知识67

(三)能力6

4

第二章 果蔬综合利用
2. 3
胡萝卜皮渣的综合利用
2. 4
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
2. 5
猕猴桃皮渣的综合利用

A2A3

B3B5

C2C3

(一)素质3

(二)知识67

(三)能力6

4

第三章 水产品的综合利用
3. 1
综合利用概况
3. 2
提取抗高血压成分
3. 3
生产胶原蛋白
3. 4
生产酱油
3. 5
虾贝的综合利用

A1A4A5

B3B4B5B6

C1C3

(一)素质3

(二)知识67

(三)能力6

4

第四章 粮油的综合利用
4.1
概况
4.2
稻壳酿酒

A3A4

B1B2B4B5B6

C1C2C3

(一)素质3

(二)知识67

(三)能力6

4

第四章 粮油的综合利用
4.3
乳酸豆奶的生产
4.4
膳食纤维的制备

A3A4A5

B1B2B4B5B6

C2

(一)素质3

(二)知识67

(三)能力6

4

第五章 生物技术在重要农副产品中的具体应用
5.1
甘蔗废糖蜜的综合利用
5.2
发酵产生酒精
5.3
废糖蜜酒精废液的综合利用

A3A4A5

B1B2B3B4B5B6

C1C2C3

(一)素质3

(二)知识67

(三)能力6

4

第六章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与生物能源和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
6.1
生物能源的开发
6.2
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
6.3
复习

A4A5A8

B1B2B3B4B5B6

C1C2C3

(一)素质3

(二)知识67

(三)能力6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设计,在生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课程中将课程思政有效地融入到了各个环节中。活动结束后,教师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进行了点评,还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深入解析,明确指出了学生需要提升或完善的能力和素质目标。在教学环节,特别注重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安全操作意识。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分工和解决问题。同时,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可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和企业参观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最后,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和应用场景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让学生针对某个实际问题设计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并对其进行优化。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设计,不仅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还在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和法律法规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模式更符合立德树人的导向,有助于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学模式

生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教学模式需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项目导向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在线学习教学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情境化教学和多元化评价等方面。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职教师在3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2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1人。应具备双师素质资格,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良好,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课程教学,校内应具备以下实训条件:

生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小/m2

功能说明

1

教学做一体实训室

实训台、上下水、通风厨、电、网络终端接口

100

实训、查阅资料

2

仪器柜

4


放置仪器

3

药品柜

4


放置药品

4

电脑

1


动画、课件

5

投影仪

1


6

屏幕

1


7

黑板

1


板书

通过以上硬件环境的配备和完善,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生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籍:选择权威、系统的线上资源教材,内容涵盖果蔬生物加工副产物、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农副产品副产物等的综合利用,提取的工艺方法,主要设备和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和质量问题预防措施,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献,包括经典的生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著作、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案例分析等,方便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②数字教学资源:

电子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包含丰富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直观地展示微生物基础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流程;设计互动性的课件,包含问题、案例和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上传电子课件、实验指导书和学习资料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测试。设计在线测试系统,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建立在线讨论区,方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答疑,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

网络教学资源: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如微生物基础的最新研究进展、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建立与相关课程或专业的网络链接,方便学生进行跨学科或跨专业的学习和交流;利用社交媒体或移动应用等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和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