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12-27浏览次数:10

 《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生物制药技术

课程编码

yhhs23021

建议学时

64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16学时

学时/学分

64学时/3.5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刘淼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冯璐

制定日期

20231220

修订日期

2024.11.25

先修课程

微生物基础、发酵工艺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

后续课程

岗位实习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化工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掌握微生物基础、发酵工艺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主要讲授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常规生物制药的基本技术路线和工艺过程:掌握天然生物材料的提取制药、发酵工程制药、细胞工程技术制药、酶工程制药等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了解生物制药技术的前沿和动态,提高其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与《食品生物技术》等课程相衔接,为后续的岗位实习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A1能陈述生物技术制药生产的特点和工艺过程;

A2掌握天然生物材料提取制药的原理和方法;

A3 理解发酵工程制药的原理,掌握抗生素发酵生产的典型工艺流程;

A4 理解细胞工程制药的原理和方法;

A5 理解酶工程制药的原理和方法;

A6 理解基因工程制药的原理和方法。

2.能力目标

B1具有根据天然药物性质选择合适分离纯化技术的能力;

B2 具有常用生物制药设备使用与维护能力;

B3 具有生物药物生产与技术保障能力;

B4 具有根据规程完成典型生物制药工艺仿真操作的能力;

B5 具有根据生物制药生产质量控制要点检测操作的能力;

B6 具有获取及应用本专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信息的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

C1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制药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培养自主学习和拓展的能力。

C2培养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3 培养严格的无菌操作意识、节约生产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C4 树立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勇于承担岗位责任。

C5 掌握良好的工厂生产管理规范和安全生产规范。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

20%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或问题。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作业质量如何。

学习态度:学生是否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阶段评价

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等。

10%

根据学生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等进行评价,优秀者可得满分,较差者酌情扣分。评价标准可以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实践评价

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分析等。

20%

根据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分析等进行评价,优秀者可得满分,较差者酌情扣分。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分析的深入性等。

终结性评价(期末)

理论知识测试

50%

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得分情况。

指定教材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辛秀兰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ISBN9787122078698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4

生物制药技术导论
1
生物制药技术基本知识
2
生物制药的概念
3
生物药物的来源
4
生物药物的分类
5
生物制药研发流程
6
生物制药生产管理
7
生物制药发展历程及趋势
8
课程内容及任务

9 生物制药技术常用实验室仪器

A1


C1C5

(一)素质34

(二)知识3


4

模块一 天然生物材料的提取制药
项目一 氨基酸类药物的提取制药
1
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2
氨基酸类药物
3
氨基酸类药物的常用生产方法
4
氨基酸类药物的常用分离纯化技术
5 L-
胱氨酸的制备

A2

B1

C2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

(三)能力34

4

项目二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提取制药
1
材料的预处理
2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提取
3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纯化
4
酶类药物的分类

5 药用酶的制备方法
6
药用酶的常用提纯方法
7
溶菌酶的制备

A2

B1

C2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

(三)能力34

4

项目三核苷酸的制备
1
核酸与核苷酸的结构与性质

2 DNA的提取与纯化技术
3 DNA
的含量测定
4 RNA
的生产技术

A2

B1

C2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

(三)能力34

4

项目四脂类药物的提取制药
1
脂类药物的分类
2
脂类药物的常用生产方法
3
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
4
胆固醇的提取
5
卵磷脂的提取

A2

B1

C2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

(三)能力34

4

实验一酪蛋白的提取

A2

B1B2

C1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

(三)能力34

4

实验二 DNA的粗提取

A2

B1B2

C1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

(三)能力34

4

天然生物材料的提取制药复习与考核

A2

B1B2

C1C4

(一)素质34

(二)知识4

(三)能力34

4

模块二发酵工程制药
项目一有机酸类药物的发酵制药
1
柠檬酸的发酵制药
2
苹果酸的发酵制药
3
乳酸的发酵制药
4
葡萄糖酸的发酵制药

A3

B3B5

C2C3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

4

项目二 抗生素类药物的发酵制药
1
抗生素类药物
2
青霉素的发酵生产
3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

A3

B3B5

C2C3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

4

实验三 青霉素发酵仿真实训

A3

B3B4

C1C3C5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4

2

项目二 抗生素类药物的发酵制药

3 金霉素的发酵生产
4
链霉素的发酵生产

A3

B3B4

C2C3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

2

项目三 维生素和辅酶类药物的发酵制药
1
维生素C的发酵制药
2
辅酶Q10的发酵制药

A3

B3B4B5

C2C3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

4

项目四 谷氨酸的发酵生产
1
谷氨酸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
氨基酸在食品营养方面的作用
3
谷氨酸的发酵原理
4
等电点沉淀法
5
谷氨酸的发酵工艺

A3

B3B4B5

C2C3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

2

模块三 细胞工程制药
1
植物细胞工程制药
2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3
固定化细胞制药

A4

B5B6

C1C5

(一)素质34

(二)知识4

(三)能力3

2

模块四 酶工程制药
1
酶的基本知识
2
酶工程的基本知识
3
酶活力测定方法

A5

B5B6

C1C5

(一)素质34

(二)知识4

(三)能力3

4

项目五 基因工程制药

1 基因工程技术的优势

2 基因工程制药的发展历史

3 基因工程药物的特点

4 基因工程药物的种类

5 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基本概念

6 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基本过程

A6

B5B6

C1C5

(一)素质34

(二)知识4

(三)能力3

4

实验四 毕赤酵母仿真发酵

A3

B3B4

C1C3C5

(一)素质34

(二)知识3

(三)能力34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在该课程中,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如何将技术创新应用于社会发展中。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课程思政: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介绍我国发酵工程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介绍发酵工程技术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

促进创新思维发展:鼓励学生探索新的发酵工程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发酵工艺技术课程中,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2.教学模式

生物制药技术的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项目导向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在线学习教学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情境化教学和多元化评价等方面。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职教师在3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2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1人。应具备双师素质资格,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良好,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课程教学,校内应具备以下实训条件:

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执行标准或技术要求

 功能说明

1

 教学做一体实训室

 实训台、上下水、通风厨、电、网络终端接口

100m2

 实训、查阅资料

2

 仪器柜

2


 放置仪器

3

 药品柜

2


 放置药品

4

 电脑

1


 动画、课件

5

 投影仪

1


6

 屏幕

1


7

 黑板

1


 板书

8

台式高速离心机

1


离心分离

9

高压蒸汽灭菌锅

1


 高温湿热灭菌。

10

超净工作台

3


无菌操作

11

低温冰箱

1


保藏菌种

12

三目生物显微镜

10


形态观察

13

气浴恒温振荡器

3


菌种培养

  1.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教材: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辛秀兰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ISBN9787122078698

参考书籍:《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第二版)》(王玉亭、韦平和主编,冯利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年,ISBN978-7-122-22397-5)。

校外实践基地: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②数字教学资源:

电子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包含丰富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直观地展示生物制药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流程;设计互动性的课件,包含问题、案例和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线学习平台:学习通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实验教学资源:《青霉素发酵仿真软件》,《毕赤酵母发酵仿真软件》。

网络教学资源: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如微生物基础的最新研究进展、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建立与相关课程或专业的网络链接,方便学生进行跨学科或跨专业的学习和交流;利用社交媒体或移动应用等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和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