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二学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06-02浏览次数:1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适用于三年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制定人:王爱民   审核人:赵显日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和专业教学标准,根据对企业调研,满足生产一线人才培养规格需要,参照国家《极限与配合标准》、国家《表面粗糙度标准》及《测量技术规范》而制定,用于指导《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实施。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机械行业常用设备和通用零部件为载体,结合基本岗位的要求,利用实物、多媒体、模型、测量工具、教学资源库、机器设备等条件和资源,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根据机械零件几何量的精度设计以及常用的检测原理,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两大内容为主展开,以常见几何参数的公差项目、公差选择、标注和含义为重点,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互换性的基本理论和互换性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及工程素质教育,把几何参数的检测方法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后续课和将来从事机械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见表1

1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门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机械制图与CAD

必备的基础知识

2

机构零件设计与应用

 必备的基础知识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普通机床加工技术

理论知识储备

2

数控机床

读图和绘图的能力

3

典型零件设计与数控加工

 读图和零件加工质量检测的能力

4

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

 尺寸公差的设计能力

5

CAD/CAM应用

 读图能力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

以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基础,结合企业的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应该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图》、《测量技术》的基本规定。

2.懂得标准化、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理解几何精度、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

4.熟悉几何公差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应用。

5.了解通用计量器具的性能指标、测量的过程、测量方法及测量数据的处理。

 (二)能力目标

1.具有选择确定尺寸公差和测量的能力。

2.具有合理选择确定基孔制、基轴制以及确定配合制的能力。

3.具有合理选择表面粗糙度与测量的能力。

4.能按照国家公差配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5.具有查阅公差配合技术标准、表面粗糙度标准和设计手册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表达与沟通能力。

3.培养爱岗敬业的基本素质。

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5.具有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五、《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见表2

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序 号

学习情境

学 时

教学形式

备     注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2

做中学, 学中做

   懂得互换性与公差、标准化与优先系数等基本概念。

2

孔、轴公差配合与检测

4

做中学, 学中做

   熟练掌握孔轴配合中有关间隙、过盈、过渡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判断三种配合性质。能够熟练识读和理解其配合代号在装配图中的标注。

3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

6

学中做,做中学

   理解形位公差带的含义,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方法。

4

公差原则

6

学中做,做中学

了解公差原则的概念,以及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的区别和用途。

5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2

学中做,做中学

   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

合计

20



六、《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见表3


 表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学习情境

 名称(章、节)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教学载体

 学时建议

 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了解互换性、标准化与优先数系的概念

学习内容:

1.了解本课的作用和任务

2.介绍互换性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3.理解标准化,了解我国标准的种类

训练项目:

1.选择装配体中标准件、互换件

零件、装配图

2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2.演示法

3.案例分析法

4讨论交流法

教学资源:

1.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电子教案

4.图片、视频

5.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室

1过程考核占30%

2.期中考核占20%

3结果考核占50%


孔、轴公差配合与检测

1.了解配合的类别及有关计算

2.掌握画尺寸公差带图的方法

3.会识读孔、轴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学习内容:

1.掌握尺寸的术语、定义

2.掌握尺寸偏差和公差术语及定义

3.掌握有关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4.掌握标准公差数值查表,计算极限偏差、绘制公差带图,配合的类型及极限偏差的计算,绘制配合公差带图

训练项目:

1计算尺寸偏差、尺寸公差

2绘制公差与配合图解,计算配合的极限量

3.在图样上标注公差与配合

公差与配合标准

4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2.演示法

3.案例分析法

4讨论交流法

教学资源:

1.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电子教案

4.图片、视频

5.《公差与配合》标准手册

6.网络资源

7.测量模型

8.测量仪器

 多媒体教室

公差配合技术测量实训室

1过程考核占30%

2.期中考核占20%

3结果考核占50%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

1.理解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的概念

2.理解各种形位公差带的含义。

3.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1.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的概念

2.各种形位公差带的含义

3.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训练项目:

1.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

图样、零件

6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2.演示法

3.案例分析法

4讨论交流法

教学资源:

1.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电子教案

4.图片、视频

5.《几何公差 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标准

6.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室

公差配合技术测量实训室



1过程考核占30%

2.期中考核占20%

3结果考核占50%


 公差原则

1.掌握有关作用尺寸、最大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尺寸边界、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等概念;

2.掌握独立原则、包容要求的基本概念,并会分析应用

1.各种尺寸的符号和计算公式

2.有关实效状态和实效尺寸的概念

3.包容要求的应用分析


训练项目:

1在图样上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

图样、模型

2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2.演示法

3.案例分析法

教学资源:

1.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电子教案

4.图片、视频

5.《公差原则》标准

6.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室



1过程考核占30%

2.期中考核占20%

3结果考核占50%


 表面粗糙度

 及其检测

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实质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了解表面粗糙度、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基准线等的概念

3.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1.表面粗糙度的高度评定参数的含义及应用场合

2.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训练项目:

1用类比法确定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2在零件图上标注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

3.探索检测表面粗糙度

图样、零件

4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2.演示法

3.案例分析法

4讨论交流法

教学资源:

1.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电子教案

4.图片、视频

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

6.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室

公差配合技术测量实训室



1过程考核占30%

2.期中考核占20%

3结果考核占50%





七、教学基本条件

 (一)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1.团队规模:基于每届2个教学班的规模,专兼职教师3人左右(含实训指导教师),其中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1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

2.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具有机械工程实际背景,熟悉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标准,系统掌握工程制图、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知识,具备识图、绘图及测绘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

3.课程负责人:熟悉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和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

4.“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比例应达到90%以上。承担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专业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要通过校企共建方式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校内实验实训硬件环境应具备以下条件见表4

4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小/m2

功能说明

1

多媒体教室

(2)

投影设备1套图样、标准手册、模型、零件、常用测量仪器陈列柜2

120

具有多媒体教室功能,供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实训使用

2

公差配合技术测量实训室(1间)

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挂图、模型、零件、常用测量仪器6

60

具有多媒体教室功能,供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实训使用

 (三)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基本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

2.有常用测量工具、公差配合实训室、测量实训室;

3.教材、PPT课件、图片库、视频、实训项目任务书等基本教学资源;

4.来自企业的规范、生产图样等企业生产技术资料。

八、其他说明

 (一)学生学习基本要求

1.具备工程图样绘制与识读能力、公差查表与计算能力;

2.具备一定的逻辑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4.具备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校企合作要求

1.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专业顾问和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

2.将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与规范、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教学中;

3.学生能够进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生产装置参观学习。

 (三)实施要求

1.教学时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

2.课程考核参照数控机床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进行,采取过程考核+期中考核+结果考核形式,从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识读图能力及理论测试等多方面考核;

3.根据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按照生产岗位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载体、学习任务、资源条件、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与成果等内容,规范和指导教学,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