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二学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06-02浏览次数:10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

 制定人:吴巍  审核人:吴巍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电子技术》课程教育目标要求而制定,主要用于指导《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电子技术》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属于基本能力训练层次的课程。本课程以小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以电子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主要培养学生对小型电子产品的元件检测、电路分析、整机组装与整机调试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及竞争意识,在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见表1

1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高等数学

具备数学逻辑分析能力与工程计算能力

2

计算机应用基础

具备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

3

电工技术

具备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过程检测系统的构成与联校

提供单元电路的分析能力,仪器仪表的操作使用能力

2

仪表控制系统的构成与操作

提供单元电路的分析能力,仪器仪表的操作、焊接与装配的能力

3

DCS控制系统的构成与操作

提供逻辑电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与设计能力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

 依据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致力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具备正确应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进行电子焊接与装配技能,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逻辑思维及设计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的同时,也作为胜任一般仪表维保技术服务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的保证。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半导体元件结构、符号、主要参数及测试方法;

2.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分析及功能特点;

3.掌握各种模拟电子单元电路的组成、分析及功能特点;

4.了解手工焊接、组装工艺要求;

5.掌握门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波形产生电路及A/DD/A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等)、设备和工具(电烙铁、镊子、螺丝刀、钳子、钻头、锉刀等);

2.能正确识别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3.能分析和初步设计典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4.能阅读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路原理图;

5.能依据焊接工艺要求完成手工焊接;

6.能完成基本单元电路的测试和小型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及简单电路的故障排除。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忠于职守;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团队合作,诚实守信;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和终身学习习惯,修身养性,谈吐高雅;

4.具有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意识;

5.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

6.具有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成本节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理念和意识。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见表2

2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序号

学习情境

学时

教学形式

备注

1

超外差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32

观看教学视频、

做中学、项目驱动、

讲授、自学、引导文法

电子元件测试、单元电路分析、手工焊接及装焊工艺、整机调试及故障排除。

2

数字钟的组装与调试

24

做中学、项目驱动

讲授、自学、引导文法

集成稳压电路分析组装、逻辑代数基础知识应用、数字钟各单元电路的分析组装及调试。

合计

56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见表3

3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学习情

境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教学

载体

学时

建议

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

教学环

境说明

考核评价

1)具备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能力;

2)能够识别常用电子元件,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检测方法;

3)具备典型模拟电路(如整理、滤波、基本放大、负反馈、功率放大电路等)的分析和初步设计能力;

4)具备阅读超外差收音机产品说明书的能力,训练学生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电子产品整机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图的能力;

5)了解焊接工艺及要求,初步具备穿孔焊、搭接焊的焊接能力;

6)了解整机的装焊工艺要求,具备收音机的组装、测试、调试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7)培养学生安全操作、环保、质量与效率意识,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学习内容:

1)常用电子元器件种类、型号简介,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方法;

2)典型模拟电路(如整理、滤波、稳压、基本放大、负反馈、功率放大电路等)原理分析及应用;

3)电烙铁的种类、型号、使用场合及维护维修,焊接基础知识、手工焊接要领及工艺要求;

4)装焊工艺;

5)整机调试方法、故障分析方法;

6)安全生产、环保,企业“6S”管理。

训练的项目:

1)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

2)穿孔焊、搭接焊焊接技术训练;

3)整机原理图、印制电路图的识读;

4)收音机各级电路的分析与装焊;

5)收音机的调试、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收音机

32

教学方法:

宏观:项目驱动的引导文教学法;

微观:做中学、问题引导、讲授、互动讨论、任务设计、现场教学;


教学资源:

教材、教学课件、黑板、实物、抽签考题、教学视频。

1)符合安全规范的一体化实训室。

2)配置要求:40个操作工位,每个工位配备一套电工电子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常用电工电子仪器若干。

考核方式:

阶段考核、现场操做、产品,组内、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

考核标准:

1)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及检测方法;

2)手工焊接考核验收标准;

3)产品的装机标准;

4)抽签考核、故障排除的正确结果。

成绩权重:0.45

1)掌握集成运放的特点、组成及使用常识;

2)了解集成运放的典型应用电路(比例、加减法、微积分、电压比较器等);

3)掌握集成稳压器的原理及测试方法;

4)具有利用逻辑代数分析逻辑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5)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分析及初步设计的方法;

6)具备熟练利用星科电子实训台完成数字电路功能验证及初步设计的能力;

7)具备阅读实用的数字电路原理图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整机数字逻辑电路的能力;

8)具备典型数字电路(如计时电路、译码显示电路等)的分析、组装、调试、排除电路一般故障的能力;

9)培养学生安全操作、环保、质量与效率意识,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学习内容:

1)集成运放的组成、应用特点;

2)集成运放的典型应用电路;

3)集成稳压器工作原理及测试方法;

4)逻辑代数基础知识;

5)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分析及初步设计;

6)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分析及初步设计;

7) 安全生产、环保常识,企业“6S”管理。

训练的项目:

1)集成可调稳压电路原理分析及组装;

2)逻辑代数基础知识应用;

3)显示译码器电路的分析与组装;

4)振荡器电路的分析与组装;

5)时钟计数电路的分析与组装;

6)分频、校时电路的分析与组装;

7)整机调试与故障排除。


数字钟

24

教学方法:

宏观:项目驱动的引导文教学法;

微观:做中学、问题引导、讲授、互动讨论、任务设计、现场教学;


教学资源:

教材、教学课件、黑板、实物、抽签考题。

1)符合安全规范的一体化实训室。

2)配置要求:40个操作工位,每个工位配备一套电工电子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常用电工电子仪器若干。

考核方式:

阶段考核、现场操做、产品;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


考核标准:

1)逻辑代数基础知识考核答案;

2)数字钟各单元电路的分析及组装要求、验收标准。


成绩权重:0.55

七、教学基本条件

(一)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1.团队规模:基于每届2个教学班的规模,专兼职教师24人,其中包含一名企业人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

2.课程负责人:熟悉电子技术发展和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

3.教师技术要求:具备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路等专业必备的相关知识,具有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的实际操作能力;熟悉电子类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了解现代前沿电子工艺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选用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教学或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双师”素质教师担任教学。

(二)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符合安全规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一间(120平方米),要求配置40个操作工位(依据一个标准班40名学生),每个工位配置一套电工工具、一块万用表,每4个工位配置一直流稳压电源、一信号发生器等。实训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计算机、投影仪、展台等)见表4

4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小/m2

功能说明

1

电子装配车间

三相电、排风、40个操作工位、配套工具仪器仪表、多媒体教学设备

120

教学做一体化

(三)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40本以上电子实训类参考书籍、电子元器件技术手册;

2.电器操作规章制度;

3.安全操作规程;

4.网络信息资源;

5.教材、图册等。

八、其他说明

(一)学生学习基本要求

 具有安全用电意识,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已初步完成电路分析与测试的相关学习和训练,具备使用电路分析思维与方法进行电路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要求

1.选送教师到企业培训学习,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2.校企合作完成委托代工生产;

3.校企合作完成师资培训等社会服务。

(三)实施要求

1.教学方法建议: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理念,在基本能力训练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选择和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实际操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实际动手为主要教学途径。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情境教学,所有教学环节都在一体化实训室完成。

2.教学教师配置建议:在实施项目教学时,每一位任课教师直接指导的学生数不能太多,否则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建议每个教学班级至少配备两名教师授课,学生分为若干工作组,每位任课教师直接指导的学生以不超过20人为宜。

3.考核评价建议:本课程的考核评价以学习情境中每个教学子任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为考核的主体,考核内容分基本知识、工作态度、操作情况三个方面。根据各教学子任务的考评确定各学习情境的评定结果,最后根据各学习情境成绩权重评定本课程考核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