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二学期《分析检验的质量认证与保证》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06-02浏览次数:10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认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认证

课程编码

yhfx23005

建议学时

32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

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R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宋笑雨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符荣

制定日期

202491

修订日期

202411 1

先修课程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后续课程

岗位实习

课程描述

 该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检定,标准化工作与标准的编写,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及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证。旨在使学生掌握分析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及准确度和精密度计算,了解不确定度的基本计算等基础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相关问题等多种能力。

课程目标

A.知识目标

1深入掌握分析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内容,熟练运用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不确定度的基本计算原理,熟悉标准物质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3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规则,理解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的关键内容。

4熟知标准化法规的主要条款,掌握试验方法标准制定的流程与方法。

5明晰认证认可的基础概念,掌握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的要点。

B.能力目标

1能够精准判断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熟练计算相关偏差,对离群值进行准确判断与处理。

2能依据不同情形开展不同样本之间的显著性检验,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并运用质量控制图实施内部质量控制。

3具备对计量器具进行分类及检定的能力。

4能够独立完成计量认证的筹备工作,高质量编写质量体系文件。

5可以为实验室认可和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做好充分准备。

C.素质目标

1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相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2着力养成学生对分析检验数据的科学处理能力,以及对分析检验全过程的有效监控能力。3全力培育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严谨认真的职业意识。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

60%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或问题。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作业质量如何。

学习态度:学生是否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期中评价

理论知识测试

20%

根据学生理论知识测试优秀者可得满分,较差者酌情扣分。评价标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终结性评价(期末)

理论知识测试

20%

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得分情况。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2

第一章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分析测试质量的标准

A1A2

B1B2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第一章 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

三节分析测试质量控制

A1A2

B1B2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第一章 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

 第四节分析测试质量评定技术

A1A2

B1B2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第一章 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

 第五节样本的质量保证

A1A2

B1B2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1.  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评审准则

A3A5

B4B5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第二章 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第三节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

第四节质量手册


A3A5

B4B5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第二章 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第五节程序文件的编写

A3A5

B4B5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1. 标准化和标准知识

  1. 标准化和标准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A4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1. 标准化和标准知识

  1. 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第四节 标准方法

A4

B3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第三章标准化和标准知识

第五节 标准物质

第六节 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A4

B3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1. 标准化和标准知识  

第七节 工业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A4

B3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第四章 计量检定和法定计量单位 第一节 概述


A3

B3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第四章 计量检定和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节 计量检定


A3

B3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2

第四章 计量检定和法定计量单位 第三节 法定计量单位


A3

B3

C1C2

(一)素质123

(二)知识67

(三)能力8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在讲解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内容时,引入行业中因数据造假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在介绍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时,强调我国相关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2.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式教学: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例如,给定一个模拟的实验室计量认证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从准备工作到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等一系列任务,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验、项目等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教学基本条件

1)师资队伍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生师比例不高于25: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一般不低于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同时应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机制。

  1. 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1.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教材:选用权威的《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教材,并及时更新内容,确保与行业最新标准和法规同步。

实验设备:配备先进的分析检验实验设备,如各种精密仪器、标准物质等,

在线课程平台:利用学校的在线课程平台,建设《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在线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交流功能。

企业资源:与化工企业、检测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学,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行业实际需求和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