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二学期《环境工程施工管理》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06-02浏览次数:10

 《环境工程施工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环境工程施工管理

课程编码

yhhj23009

建议学时

16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

学时/学分

16学时/1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王晓伊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制定日期

20252

修订日期


先修课程

环境保护概论

后续课程

环境工程实习、顶岗实习

课程描述

环境工程施工管理课程聚焦环境工程领域施工全过程管理,是连接环境工程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的重要桥梁。课程以保障环境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实现环境效益为核心,系统讲解施工项目从规划筹备到竣工验收各环节的管理要点与方法。。教学过程中,融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施工管理在提升环境工程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工程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其未来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工作筑牢管理理论与实践基础。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A1使学生理解环境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A2熟悉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

A3土的分类与性质

A4使学生理解砌体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A5使学生理解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A6使学生理解市政管道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A7 水处理构筑物分类与施工方法 。

能力目标

B1熟悉环境工程设备的种类、功能及其操作原理;

B2在施工中更好的完成作业内容

B3提高工程效率

B4熟悉砌体工程的施工流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B5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中;

B6熟悉管道非开挖施工的主要技术、适用条件及优势;

B7砌体构筑物施工。

素质养成目标

C1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环保意识,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C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C3强化责任担当与使命意识,通过真实案例剖析,让学生深刻认识环境工程施工管理对生态保护、民生福祉的重要意义,培养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感与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使命感

C4塑造严谨务实的工程作风,在质量管控、安全管理等教学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专业精神

C5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利益相关者以及公众进行环保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出勤、作业、

任务单、课堂表现

10

出勤2分(病假、事假一次扣0.1分)作业2.5分(平均分×2.5%

任务单3.5分(总分×2.5%

课堂表现2分(总分×2%

单元评价

线上笔试

10

单元测试成绩×10%为此项总成绩:

90100分→910

8090分→89

7080分→78

6070分→67

5060分→56

4050分→45

3540分→3.54

卷面成绩低于35分,此项成绩为0

期中评价

课堂测试

30

期中测试卷面成绩×30%为此项总成绩:90100分→2730

8090分→2427

7080分→2124

6070分→1821

5060分→1518

4050分→1215

3040分→912

卷面成绩低于30分,此项成绩为0

终结性评价(期末)

课堂笔试

50

期末试卷卷面成绩×50%为总成绩:90100分→4550

8090分→4045

7080分→3540

6070分→3035

5060分→2530

4050分→2025

3040分→17.520

卷面成绩低于30分,本课程总成绩为不及格。

指定教材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2


第一节 环境工程技术基本内容 第二节 环境工程的设备

A1

B1  

C1

(一)素质:1(二)能力1

(三)知识1

2

 第二节环境施工前准备

施工测试

A2

B2   

C21

  1.  素质:2

  2. 能力2

(三)知识2

2

第三节 石方工程与地基处理  第一节 土的分类与性质  第二节土石方平衡与调配

A3

B3

C3

 (一)素质:3

 (二)能力3

(三)知识3

2

第四节 砌体工程 第一节 砌筑用脚手架 第二节 运输设备

A4

B4

C4

 (一)素质:4

 (二)能力4

(三)知识4

2

第五节钢筋混凝土工程  第一节钢筋工程 第二节模板工程

A5

B5

C5

 (一)素质:5

 (二)能力5

(三)知识5

2

第六节 市政管道工程施工  第一节道开施 第二节管道不开施工

A6

B6

C6

 (一)素质:6

 (二)能力6

(三)知识6

2

第七节 防水与防腐工程 第一节 防水工程 第二节 管道的防腐

A7

B7

C6

 (一)素质:7

 (二)能力6

(三)知识6


期末考试

理论知识复习

——

——

——

——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课程可从多个维度挖掘思政元素:在施工质量管理内容中,融入“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严谨负责、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强调对工程质量和环境效益负责的使命感;讲解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时,结合生态保护典型案例,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工程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与法治观念,培养学生诚信履约、依法办事的职业操守。通过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知识,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使其成长为德才兼备、勇于担当的环境工程建设人才。

2.教学模式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参观、模拟施工管理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加深对环境工程施工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职教师在2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1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1人。应具备双师素质资格,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良好,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课程教学,校内应具备以下实训条件:多媒体专业教室。

序号

项目

数量

备注

1

一体机

1



  1.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硬件资源:教室、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软件资源:教材、教学参考书等教学资料,课程大纲、人才培养方案、教案、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

②数字教学资源:

慕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