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一学期《现代农业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06-02浏览次数:10

 《现代农业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现代农业技术概论

课程编码

xcny24003

建议学时

52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20学时

学时/学分

52学时/3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孙露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制定日期

2024922

修订日期


先修课程

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等课程

后续课程

《农业经济组织统计分析》《农业企业管理》《农业政策与法规》《家庭农场管理》《农村社区管理》等课程

课程描述

 《现代农业技术概论》是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课程聚焦数字农业、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电子商务等前沿领域,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能力,以适应智慧农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涵盖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现代农业探索实践、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农业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农村电子商务实践、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农业物联网、组学及其价值空间、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基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要点等。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A1理解现代农业的概念、特征及发展意义;  

A2掌握农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场景;  

A3熟悉农村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及农产品品牌建设策略;  

A4了解农业生物技术(如组学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A5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技术。  

2.能力目标

B1能够分析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的影响;  

B2具备农业物联网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如传感器数据采集);  

B3能够运用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推广与销售;  

B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B5能结合行业案例提出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3.素质养成目标

C1培养科技兴农意识,增强对农业现代化的职业认同感;  

C2树立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C3提升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考勤、作业、课堂表现

25

出勤比率、完成作业情况、参与课堂教学情况

单元评价

单元测验

20

测验分数

实践评价

模拟演练、参观考察

5

实践得分

终结性评价(期末)

期末考试

50

考试分数

指定教材

现代农业概论》(王海萍,高广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3ISBN9787565525971)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4

单元一 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A1

B1

C1

C2

理解农业现代化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

4

单元二 现代农业探索实践


A1

A2

B1

B5

C1

C3

  能分析国内外现代农业典型案例,总结可复用的经验模式;具备农业创新思维。

4

 单元三 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A2


B2

C1

C2

C3

能运用农业数据分析工具(如产量预测模型);掌握数字化农业管理的基本技能。

4

 单元四 农业物联网及人工智能

A2

B2

C1

C2

C3

能操作物联网设备采集农业环境数据;理解智能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路径。

4

 单元五 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A3


B3

C1

C2

C3

能策划农产品电商营销方案;掌握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要点。

4

 单元六 农村电子商务实践

A3

B3

C1

C2

C3

能策划农产品电商营销方案;掌握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要点。

4

 单元七 农产品质量安全


A5

B5

C1

C2

C3

熟悉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能执行农产品质量检测流程(如农残快检)。

4

 单元八 农业机械装备技术

A2

B2

C1

C2

C3

能评估智能农机(如无人机)的经济适用性;具备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协调管理能力。

4

单元九 农业物联网

A2

B2

C1

C2

C3

能部署简易农业物联网系统(如温室监控);具备农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基础能力。

4

单元十 组学及其价值空间

A4

B4

C1

C2

C3

能分析生物技术(如基因组学)对农产品附加值的影响;理解农业科技创新的商业转化逻辑。

4

 单元十一 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基础

A5

B4

C1

C2

C3

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具备实验室安全规范意识。

4

 单元十二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要点

A4

B4

C1

C2

C3

能规范完成组培无菌操作流程;具备农业生物技术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培养具有“三农”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高素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具体目标包括:   

1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培育工匠精神:养成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农业技术应用态度。   

3树立生态理念:践行绿色发展观,理解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   

4强化法治意识: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坚守职业操守。   

5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科技兴农意识,敢于突破传统农业局限。

2.教学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师生互动性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职教师在8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6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2人。应具备双师素质资格,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良好,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课程教学,校内应具备以下实训条件:多媒体专业教室、物联网实训室、组培实验室、电商直播间和相关实训仪器。

  1.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教材、PPT课件、图片、视频、试题库等基本教学资源;与课程相关的图书、期刊。

 ②数字教学资源:

 计算机网络系统、知网资源、万方数据、超星图书等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