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二学期《客户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06-05浏览次数:10

 《客户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客户数据分析

课程编码

swsf23011

建议学时

56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

学时/学分

56学时/4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梁智慧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制定日期

2025825

修订日期


先修课程

市场营销基础、应用统计

后续课程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商务数据分析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关键驱动因素及实际应用,掌握分析消费者需求、偏好与决策模式的方法,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商务分析的制定。课程内容涵盖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学、社会学及经济学视角,包括消费者认知与感知、动机与情绪、态度形成与改变、个人与群体影响、文化与社会因素等核心议题。同时,课程将探讨数字化时代下的新兴消费者行为趋势,如社交媒体影响、在线消费行为及大数据在消费者洞察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A1了解消费者与消费者行为的概念熟悉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掌握消费者行为分析路径的基本框架

A2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基本内容

A3 学习并牢记消费者需要、动机、需求等基本概念及理论熟悉消费者动机形成的三要素掌握挖掘消费者需要和动机的方法

A4 了解自我、消费者个性等基本概念及理论

A5了解感觉、知觉、感官营销等基本概念及理论熟悉知觉形成的过程及其应用方法掌握感官营销力的要点

A6 掌握消费者学习的重要理论了解影响消费者学习的因素

A7了解文化、亚文化等基础概念理解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分类掌握消费者文化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A8熟悉参照群体的特征理解其对消费者的影响掌握关键意见消费者、口碑传播的概念及特征

A9了解消费情境概念及其常见类型熟悉消费情境的特征及要素掌握消费情境特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2.能力目标

B1能够灵活使用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基本方法

B2 能够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B3能够应用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消费者需求能够观察和剖析消费者行为背后的需要和动机

B4 能够应用自我概念理论分析消费者特征

B5能够运用感官要素做好产品营销能够利用不同的心理效应提高感官营销力

B6能够运用学习理论分析消费者学习过程能够运用消费者记忆理论设计营销策略能够有效影响消费者态度


B7能够观察和剖析不同文化、亚文化之间的差异能够分析不同文化、亚文化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能够根据不同文化特征开展营销活动

B8能够描绘群体特征并完成用户画像能够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开展营销活动能够运用关键意见消费者等理念开展营销互动

B9能够剖析消费者购物过程中各种情境的特征能够基于不同情境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

  1. 素质养成目标

C1确立消费者行为分析工作的基本伦理规范引导学生在营销活动中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动向,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C2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不盲目消费倡导诚信经营,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道德与商业伦理认知

C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科学分析消费者需要了解消费者相关权益

C4有意识地训练和提升自己的注意力

C5培育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专业素养

C6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在营销环境建设中坚持正能量、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树立消费者行为分析工作的基本伦理规范


教学方式

R讲授R讨论或座谈R问题导向学习R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R参观访问R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出勤情况及课堂表现

20%

考勤满分10学生迟到、早退、缺勤扣除相应分,缺勤超过总学时三分之一取消其期末考试资格。

课堂表现满分10分,根据学生课堂听课状态、活动参与度赋予相应分值

单元评价

单元测试

30%

满分40围绕课程重难点内容进行单元测试,采用开卷形式进行,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均为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对消费者行为的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终结性评价(期末)

期末试题

50%

满分50分。期末闭卷考试,以知识点考核和案例分析为主,100分制,内容包含: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等

指定教材

消费者行为分析》(林海、林萌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21年,ISBN 987-7-04-056103-6)

  1. 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2

1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1.1消费者行为分析概述

A1

B1

C1C2C3C4C5C6

  1. 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1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1.2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A1

B1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1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1.3消费者权益与伦理分析

A1

B1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2章 购买决策过程

2.1购买决策概述

A2

B2

C1C2C3C4C5C6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2章 购买决策过程

2.2购买决策关键环节分析

A2

B2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2章 购买决策过程

2.3消费者购后行为评价

A2

B2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3章 需要和动机

3.1消费者需要分析

A3

B3

C1C2C3C4C5C6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78911

(三)6789

2

3章 需要和动机

3.2消费者动机分析

A3

B3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3章 需要和动机

3.3消费者潜在需求挖掘

A3

B3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4章 自我和个性

4.1自我概念分析

A4

B4

C1C2C3C4C5C6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4章 自我和个性

4.2消费者个性分析

A4

B4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4章 自我和个性

4.3品牌个性塑造

A4

B4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5章 感觉和知觉

5.1知觉形成探究

A5

B5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5章 感觉和知觉

5.2感官要素分析

A5

B5

C1C2C3C4C5C6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5章 感觉和知觉

5.3感官营销力打造

A5

B5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6章 学习和记忆分析

6.1消费者学习

A6

B6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6章 学习和记忆分析

6.2消费者记忆

A6

B6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6章 学习和记忆分析

6.3消费者态度

A6

B6

C1C2C3C4C5C6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7文化环境

7.1文化与消费者行为

A7

B7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7文化环境

7.2中国文化与消费者行为

A7

B7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7文化环境

7.3跨文化营销

A7

B7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8 社会群体

8.1消费者群体

A8

B8

C1C2C3C4C5C6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8 社会群体

8.2关键意见消费者

A8

B8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8 社会群体

8.3用户画像

A8

B8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9 情境特征

9.1消费情境的分类和要素

A9

B9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9 情境特征

9.2情境影响与营销活动

A9

B9

C1C2C3C4C5C6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9 情境特征

9.3消费新情境下的营销活动

A9

B9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2


9 情境特征

9.4情境特征的核心框架解析;人、货、场

A9

B9

六、培养规格

(一)139

(二)56

(三)345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一)课程思政

本课程在传授消费者行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注重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培养既懂专业又具备家国情怀的高素质营销人才。课程思政的内容主要有:一是诚信经营与社会责任在分析消费者决策时,强调企业诚信经营的重要性,结合典型案例(如虚假广告、数据滥用等)探讨商业伦理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企业应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权益。二是文化自信与本土化营销在讨论文化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时,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消费趋势的塑造,鼓励学生挖掘本土消费需求,助力国货品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三是理性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绿色消费、共享经济等议题,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倡导理性消费观念,避免盲目攀比和资源浪费,推动社会向更健康、环保的消费模式转型。四是科技向善与数据伦理在讲授大数据与消费者洞察时,强调数据隐私保护和合法合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数字营销中的伦理边界,树立“科技向善”的职业理念。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调研,本课程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技能,更能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商务人才。

二)教学模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手段,以实践学习项目小组选择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课程教授过程中多采用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项目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教师在课前布置自学内容,学生针对教材、线上学习平台中的知识点、学习资源等内容开展课前学习。

2.课堂讲授: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等遗留重要理论知识的开展课堂教学,直接、快速、精炼的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3.案例教学:针对每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师选择行业或企业的典型跨境电商营销活动案例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论和实践现结合,引导学生针对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意见汇报,最终教师总结。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跨境电商营销实践活动的实质

4.分组讨论:在集体性任务中,通过分组讨论让所有学生能全部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分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项目实践教学:在课中课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项目小组选定的跨境电商企业以及校企深入合作企业,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在项目任务驱动下,学生将理论知识主动应用到实践中,找出完成项目的路径和方法,最后通过项目的完成实现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三)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职教师在5人左右,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专职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资格,具备丰富的市场营销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企业任职、兼职或挂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口才和组织能力。可聘任多位企业兼职辅助教师。教师职称结构副教授4人,讲师1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课程教学,校内应具备以下实训条件:多媒体专业教室、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和相关实训软件课程的实践条件配置与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  “客户数据分析”课程校内实训基地配置表

序号

实训室

实训功能

适用课程

主要设备及数量

参考面积

2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实训室

利用博星卓越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基础实训系统完成电子商务相关训练



跨境电商B2B运营

跨境电商B2B销售

跨境电商B2B营销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训

多媒体投影机1台、微型电子计算机41台、服务器1台、交换机1台、互联网接入设备

100m2

3

营销与管理综合实训室

利用多媒体设备及营销实战沙盘模拟软件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模拟训

国际市场营销

电脑、服务器、白板、投影仪、6套沙盘桌、办公桌椅、摄录设备,以及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

100m2

校外实践教学场所,典型校企合作企业多个,能够为学生实践小组现场开展实践训练提供参观学习、产品和服务研究、实践机会、人员指导等。能够为任课教师提供企业参与项目实践的机会,并安排专业人员参与课程设计、论证、组织以及实践指导书与教案编写等工作,深度介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基本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教材的选用要符合教学大纲或专业规范,应为正式出版的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教材,可优先选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及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的内容和语言应具有时代感,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应该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类图书、跨文化交际等文化类图书、外贸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国际惯例图书、国际经济与贸易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英语语言类和国际经济与类专业学术期刊。

数字教学资源:

A.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前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B.网络共享课程:学习通平台(http://lnpc.zhiye.chaoxing.com/);智慧职教(www.icve.com.cn); 爱课程(www.icours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