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零售基础 | 课程编码 | swsf23013 | ||||||
建议学时 | 56学时 | 其中实践学时 | 学时/学分 | 56学时/4学分 | |||||
课程类型 |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 编制人 | 赵丹 | ||||||
课程性质 |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 审定人 | |||||||
制定日期 | 2023年12月22日 | 修订日期 | |||||||
先修课程 | 零售基础 | ||||||||
后续课程 | 商务数据分析、市场数据分析 | ||||||||
课程描述 | 零售基础是指以电子商务为基础,以线上线下融合为特点,通过场景化营销、数据驱动、精细化运营等手段,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和商户服务能力的零售模式。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新零售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传统零售产业的影响,培养学员在新零售领域的专业能力。 | ||||||||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A1掌握零售企业组织结构类型和建立程序 A2熟悉零售企业战略的类型 A3掌握消费者的数字化管理方式 A4掌握新零售背景下多种营销模式的特点 2.能力目标 B1能够制订零售企业战略目标 B2能够对传统零售、电子商务和新零售做出正确的比较 B3能够习得顾客洞察能力,具备顾客沟通技巧 B4能够理解新零售智慧仓储的要求,建立智慧物流体系
C1培养学生的坚毅品质、创新精神和战略规划意识。 C2在零售企业经营树立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的意识 C3培养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人格魅力,勇于奋斗,诚实守信,乐观向上,具有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C4培养学生在商品采购中廉洁从业的职业操守 C5培养学生乐于分享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C6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企业家精神 | ||||||||
教学方式 |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 ||||||||
学习评价 | 评价项目 |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 分值 比例 | 评价标准 | |||||
过程性评价 | 平时评价 | 日常听课表现 | 5% | 能够按时上课,不迟到旷课及早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课下与老师积极沟通。 | |||||
单元评价 | 单元测试 | 10% | 能够根据单元知识点的案例讨论要求,制作整理典型文字案例。文字案例要图文并茂,格式符合要求。 | ||||||
期中评价 | 总结报告 | 10% | 能够根据本学期本门课程的课程学习的知识收获、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案例的应用实践活动的参与,未来的就业的思索,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改变等内容进行字面总结。 | ||||||
实践评价 | 实践设计实践报告 | 25% | 能够积极参与项目小组的实践作业,根据实践训练的要求优质完成实践成果的设计、制作、实施、撰写、汇报等任务。 | ||||||
终结性评价(期末) | 期末试题 | 50% | 期末闭卷考试,以知识点考核为主,100分制,内容包含: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 ||||||
指定教材 | 《零售基础》(作者:郭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出版,ISBN978-7-04-061060-4) |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每个任务(单元)最多不超过2或4学时)
学时 |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 A知识目标代码 | B能力目标代码 | C素质目标代码 |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
2 | 第一章商业与零售认知 第一节商业概述 | A1、A2 | B1、B4 | C1、C2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一章商业与零售认知 第二节零售概述 | A1、A2 | B1、B4 | C1、C2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一章商业与零售认知 第三节零售业的发展 | A3、A4 | B1、B4 | C1、C2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一章商业与零售认知 第三节零售业的发展(二) | A3、A4 | B1、B4 | C1、C2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二章、零售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第一节零售企业战略制定 | A3、A4 | B1、B4 | C1、C2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二章、零售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第一节零售企业战略制定 | A3、A4 | B1、B4 | C1、C2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二章、零售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第二节零售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三)2、3、6、7 |
2 | 第三章、消费者洞察 第一节消费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和消费方向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三章、消费者洞察 第二节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5、6、7 (二)1、2、3、4、5 (三)1、4、5、6、7 |
2 | 第三章、消费者洞察 第二节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5、6、7 (二)1、2、3、4、5 (三)1、4、5、6、7 |
2 | 第三章、消费者洞察 第三节消费者数字化管理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5、6、7 (二)1、2、3、4、5 (三)1、4、5、6、7 |
2 | 第四章、商品规划与管理 第一节商品分类与商品结构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5、6、7 (二)8、9、10、11 (三)1、4、5、6、7 |
2 | 第四章、商品规划与管理 第二节自有品牌开发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5、6、7 (二)8、9、10、11 (三)1、4、5、6、7 |
2 | 第四章、商品规划与管理 第三节商品数字化管理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四章、商品规划与管理 第三节商品数字化管理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期中复习+测试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五章、零售企业消费场景打造 第一节零售消费场景概述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五章、零售企业消费场景打造 第二节打造互动式体验消费场景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五章、零售企业消费场景打造 第三节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六章、零售营销模式创新 第一节传统零售营销变革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六章、零售营销模式创新 第二节新零售营销模式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七章零售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零售供应链认知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七章零售供应链管理 第二节零售企业采购管理 | A1、A2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七章零售供应链管理 第三节零售企业物流管理 | A3、A4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八章零售服务管理 第一节零售服务的重要性 | A3、A4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八章零售服务管理 第二节零售服务的设计 | A3、A4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第八章零售服务管理 第三节零售服务质量管理 | A3、A4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2 | 复习课 | A3、A4 | B2、B3 | C3、C4 |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1、2、3、4、5 (三)2、3、6、7 |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1.课程思政
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设计,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活动结束教师点评知识应用同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出现的错误进行解析,指出学生需要提升或完善的能力和素质目标。例如分析学生测试结果,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与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逐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安全操作意识、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通过外贸跟单实务的应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以应用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师生互动性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授过程中多采用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项目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教师在课前布置自学内容,学生针对教材、线上学习平台中的知识点、学习资源等内容开展课前学习。
2.课堂讲授: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等遗留重要理论知识的开展课堂教学,直接、快速、精炼的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3.案例教学:针对每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师选择行业或企业的典型跨境电商营销活动案例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论和实践现结合,引导学生针对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意见汇报,最终教师总结。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跨境电商营销实践活动的实质。
4.分组讨论:在集体性任务中,通过分组讨论让所有学生能全部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分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项目实践教学:在课中、课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将理论知识主动应用到实践中,找出完成项目的路径和方法,最后通过项目的完成实现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专职教师在5人左右,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专职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资格,具备丰富的市场营销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企业任职、兼职或挂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口才和组织能力。可聘任多位企业兼职辅助教师。教师职称结构副教授4人,讲师1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资源,电子教学资源库等资源可有效支撑课程中“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目标的实现,确保学生能在贴近真实职场的情景中掌握新零售的核心技能。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①基本教学资源
依据本课程标准选择或编写优质教材。教材的选用要依据本课程标准,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教材应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①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②教材呈现形式上应图文并茂,尽量用图片、表格说明问题,尽量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与习惯。
③教材应体现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论务实够用,重视实践操作”和“课证融通”的编写理念,教材内容设置从我国外贸跟单员职业岗位的实践技能需要出发,充分结合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跟单的实际运用和全国外贸跟单员职业能力证书的考证需求,
④对教材未涉及的新知识或新理论应在其他教材或参考资料中体现、补充。
参考教材:
《零售基础》(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978-7-04-061060-4,主编:郭伟,2023年12月第一次印刷。
②数字教学资源
①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课件、动画、视频、微课等,建设校级、省级、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
②积极利用互联网,如跨境电商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