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政策法规》课程标准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制定人:赵鑫 审核人:纪述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依据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根据我国城市及乡村社区各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参照社会工作者职业标准而制定,用于指导《社区政策法规》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实施。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社区政策法规》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和开放性,兼顾政策法规的变化性和时代性,旨在帮助学生夯实政策法规基础、强化政策法规观念、形成政策法规运用能力、规范有关工作行为。课程内容不仅具有系统的政策法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教学环节设计,还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大量吸纳了当前社区建设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新信息,既反映了社区建设的实践动态,也对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中的实际问题给予了回应,为日后学生报考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与实际工作皆提供了坚实的政策理论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表1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列表,表内(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序号 | 前期课程名称 | 为本门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
1 | ||
2 | ||
序号 | 后续课程名称 |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
1 | 社区服务 | 社区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与应用技巧 |
2 | 社会工作方法 | 社区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与应用技巧 |
3 | 民政工作 | 社区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与应用技巧 |
4 | 社会调查方法 | 社区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与应用技巧 |
5 | 社会保障实务 | 社区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与应用技巧 |
6 |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 | 社区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与应用技巧 |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区工作中需要运用的政策法规理论,帮助学生夯实政策法规基础、形成政策法规运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
理解政策与法规的区别、联系;
掌握社区建设政策与法规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
了解社区建设总政策、基本政策的形成,掌握城乡社区建设政策的侧重点;
了解社区建设主要组织法规基本内容;
了解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志愿活动的兴起、社区服务的对象及内容、社区服务项目的申办及政策优惠;
理解当前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涉军优待抚恤安置的政策法规;
熟悉人民调解工作常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人民调解的原则和方法;
理解社区矫正的措施、掌握社区社会治安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掌握与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文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和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社区建设政策与法规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根据城乡社区的不同实际情况,运用社区建设总政策和基本政策开展工作;
(3)熟练运用社区建设相关组织法规参与基层自治组织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4)能够正确使用社区服务政策法规开展实际工作;
(5)能够根据社区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在社区建设实际工作中不同适用范围,正确开展实际工作;
(6)能够正确运用人民调解的原则和方法开展社区调解工作;
(7)能够正确运用国家有关社区社会治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开展和指导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社区环境、卫生和文化有关法律和规章;
(9)能够运用政策法规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素质目标
(1)树立社区建设工作有法必依的意识;
(2)培养在社区建设工作中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信念;
(3)培养投身基层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热情和职业精神;
(4)理解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树立社区服务工作有法必依的意识;
(5)培养人民调解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6)树立重视社区社会事业管理的意识,培养投身社区社会事业管理的职业态度和热情;
(7)树立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识,激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社区建设政策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序号 | 学习情境(章) | 学时 | 教学形式 | 备注 |
1 | 社区建设政策与法规概述 | 4 | 教、学 | 案例分析、视频资料 |
2 | 社区建设的总政策及基本政策 | 4 | 教、学 | 案例分析、视频资料 |
3 | 社区建设相关组织法规 | 10 | 教、学 | 案例分析、视频资料 |
4 | 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 | 6 | 教、学 | 案例分析、视频资料 |
5 | 社区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 | 8 | 教、学 | 案例分析、视频资料 |
6 | 社区人民调解的政策法规 | 6 | 教、学 | 案例分析、视频资料 |
7 | 社区社会治安的政策法规 | 8 | 教、学 | 案例分析、视频资料 |
8 | 社区社会事业的政策法规 | 6 | 教、学 | 案例分析、视频资料 |
9 | 农村社区建设政策法规 | 4 | 教、学 | 案例分析、视频资料 |
合计 | 56 |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社区建设政策法规》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学习情境 名称(章、节) | 教学目标 | 学习与训练内容 | 教学 载体 | 学时 建议 | 教学方法与 教学资源 | 教学环境说明 | 考核评价 |
社区建设政策与法规概述 |
| 1.政策与法规 政策的含义、类别、法规的含义、政策与法规的关系
社区建设政策与法规的含义、分类、定位、特点及适用范围,学习社区建设政策与法规的目的和方法 | 教学一体机 | 4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提问、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课件、视频资料 | 教学一体化教室、社区干部实训基地 |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
社区建设的总政策及基本政策 |
|
社区建设的总政策的形成、含义、主要精神
当前社区建设基本政策的形成、含义、主要内容,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 | 教学一体机 | 4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提问、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课件、视频资料 | 教学一体化教室、社区干部实训基地 |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
社区建设相关组织法规 |
|
街道办事处组织法规的主要内容、完善问题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及构成,居民委员会的功能、任务,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所体现的基层民主,居民委员会的外部关系 | 教学一体机 | 10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提问、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课件、视频资料 | 教学一体化教室、社区干部实训基地 |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
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 |
|
社区服务的含义、功能、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社区志愿服务的相关政策
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社区服务的对象与内容、社区服务的项目申办、社区服务的政策优惠 | 教学一体机 | 6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提问、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课件、视频资料 | 教学一体化教室、社区干部实训基地 |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
社区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 |
|
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功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沿革
社会公共福利的含义、主要内容,弱势群体的含义、救助、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扶贫政策措施
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城乡养老保险、城市医疗保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
军人及军属的优待、伤残死亡军人的抚恤、退伍转业军人的安置 | 教学一体机 | 8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提问、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课件、视频资料 | 教学一体化教室、社区干部实训基地 |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
社区人民调解的政策法规 |
|
人民调解的含义、性质、作用、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体制、组成,人民调解的程序
《民法通则》、《物权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 | 教学一体机 | 6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提问、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课件、视频资料 | 教学一体化教室、社区干部实训基地 |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
社区社会治安的政策法规 |
|
社区社会治安的含义、功能、原则、方法,社区社会治安工作的组织运作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性质及适用范围、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刑法的性质及适用范围、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刑罚的种类、常见的犯罪
社区矫正的含义、功能、对象、措施 | 教学一体机 | 8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提问、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课件、视频资料 | 教学一体化教室、社区干部实训基地 |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
社区社会事业的政策法规 |
|
食品药品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区医疗管理法规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
社区文化相关政策法规、社区体育相关政策法规、社区科普相关政策法规 | 教学一体机 | 6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提问、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课件、视频资料 | 教学一体化教室、社区干部实训基地 |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
农村社区建设政策法规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含义、总体要求、建设的实质、建设的重大意义,农村社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有关阐述、近年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有关阐述、民政部关于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相关政策规定 | 教学一体机 | 4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提问、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课件、视频资料 | 教学一体化教室、社区干部实训基地 |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
七、教学基本条件
(一)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规模
基于每届1个教学班的规模,本教学团队由专兼职教师4~5人组成。其中,专职教师3~4人,兼职教师1~2人。
2.教学团队要求
(1)课程负责人:具有从事本门课程的教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社区工作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良好。
(2)专职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从事本门课程教学的经验,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具有指导学生实训的能力。
(3)兼职教师:必须是从事社区工作的专职人员,具有多年实际社区工作经验,全面掌握工作岗位知识和技能,参与课程教学任务。专兼职教师理论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互补、共进。
(二)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条件:多媒体专业教室
校外实训条件:具有对应本课程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可以在校外社区干部实训基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列表。
《社区建设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 名称 | 基本配置要求 | 场地大小/m2 | 功能说明 |
1 | 教学一体化教室 | 教学一体机、投影设备一套 | 50 | 具备多媒体教室的功能,能做教学资源的演示 |
2 | 校外实训基地 |
| 100 |
|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基本教学资源;
(2)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标准;
(3)“智慧古塔”网络信息平台;
(4)社区干部实训基地;
(5)与课程有关的图书、期刊资料。
八、其他说明
(一)学生学习基本要求
(1)具备一定的学习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责任心;
(4)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校企合作要求
(1)由社区专职干事与专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完成课程的开发;
(2)社区专职干事参与课程教学实施;
(3)学生能够进入政校合作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三)实施要求
(1)本课程标准的课时设定为基本课时要求,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
(2)根据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