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二学期《外贸风险管理》课程标准

文章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06-10浏览次数:10

 《外贸风险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外贸风险管理

课程编码

Sw2201015

建议学时

56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

10学时

学时/学分

56学时/4学分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编制人

郭钢

课程性质

理论课理实一体□整周实训

审定人


制定日期

20231220

修订日期


先修课程

国际贸易基础、外贸单证操作、外贸跟单操作、进出口业务操作

后续课程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国际贸易基础、外贸单证操作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国内中小企业出海实际需求的国际业务拓展人员及外贸风控人员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熟悉外贸风险的含义和种类,掌握外贸风险识别、外贸风险估测、外贸风险评价的方法。能对宏观环境风险、各交易方风险、合同条款风险、履约过程风险等外贸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损失。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以及案例分析过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案例环境下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辨别和认识外贸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掌握外贸风险防范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小型外贸企业创业,参与中小型外贸企业出海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A1了解外贸风险的含义,基本类型、构成要素。

A2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中各种贸易壁垒的含义、表现形式、防控要点。

A3 熟悉交易方存在的破产、欺诈、货款拖欠和拒收拒付等常见情形和风险。

A4了解国际贸易合同的形式,内容及订立的注意事项及存在的主要风险。

A5掌握国际贸易合同履约过程中常见的风险表现形式。

A6熟悉跨境电商存在的主要风险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

B1能够识别常见的外贸风险,分析外贸风险的构成要素。

B2 能够识别常见的宏观环境风险,掌握贸易壁垒风险、政治风险、汇率风险、退税风险等风险防范措施。

B3 能够分析破产、欺诈、货款拖欠和拒收拒付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B4 能够分析支付条款风险、品质和包装条款风险、运输和保险条款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B5 能够分析履约过程质量风险、侵权风险、单据风险、检验风险、运输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B6能够识别跨境电商的重要风险,分析跨境电商主要风险的防控要点和应对措施。

 素质养成目标

C1具有一定的外贸风险防范意识。

C2 具有一定的国际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同时树立深厚的爱国情感。

C3 具有较强的契约精神,培养学生诚信经营,诚信履约的商业道德意识。

C4培养具备遵法守纪律,崇德向善的道德品质。

C5 培养具有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C6具有数字素养及创新思维,具有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参观访问其他(模拟演练)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分值

比例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平时评价

课堂表现

10%

能够按时上课,不迟到旷课及早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课下与老师积极沟通。

单元评价

案例分析

10%

能够根据单元知识点的案例讨论要求,制作整理文字案例,格式符合要求,内容贴近知识点。

期中评价

期中测试

10%

考核应知应会知识点,内容包含: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实践评价

实践设计实践报告

20%

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真实客户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程教学项目模块选择一种外贸风险,体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避措施等能力目标的应用。

根据完成效果、参与程度

终结性评价(期末)

期末试题

50%

期末闭卷考试,以知识点考核为主,100分制,内容包含: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

指定教材

《外贸风险管理》(章安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出版,2023年重印,ISBN 987-7-04-055736-7)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

学时

章节(情境)名称与内容

A知识目标代码

B能力目标代码

C素质目标代码

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2

导论

A1

B1

C1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34511

(三)1236

2

 第一章 宏观环境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节 关税风险及其防范

A2

B2

C1  C2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34511

(三)1236

2

 第一章 宏观环境风险及其防范

第二节 退税风险及其防范

A2

B2

C1  C2

2

 第一章 宏观环境风险及其防范

第三节 汇率风险及其防范

A2

B2

C1  C2

2

 第一章 宏观环境风险及其防范

第四节 政治风险及其防范

A2

B2

C1  C2

2

 第一章 宏观环境风险及其防范

第五节 非关税壁垒及其防范

A2

B2

C1  C2

2

 第二章交易方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节破产风险及其防范

A3

B3

C1  C3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34511

(三)1236

2

 第二章交易方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第二节欺诈风险及其防范

A3

B3

C1  C3

2

 第二章交易方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第三节货款拖欠风险及其防范

A3

B3

C1  C3

2

 第二章交易方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第四节拒收拒付风险及其防范

A3

B3

C1  C3

2

 第三章 合同条款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节支付条款风险及其防范

A4

B4

C1  C3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34511

(三)1236

2

 第三章 合同条款风险及其防范

第二节品质条款风险及其防范

A4

B4

C1  C3

2

 第三章 合同条款风险及其防范

第三节运输条款风险及其防范

A4

B4

C1  C3

2

 第三章 合同条款风险及其防范

第四节包装条款风险及其防范

A4

B4

C1  C3

2

 第三章 合同条款风险及其防范

第五节保险条款风险及其防范

A4

B4

C1  C3

2

 第四章 履约过程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节质量风险及其防范

A5

B5

C1  C4

C5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34511

(三)1236

2

 第四章 履约过程风险及其防范

第二节侵权风险及其防范

A5

B5

C1  C4

C5

2

 第四章 履约过程风险及其防范

第三节单据风险及其防范

A5

B5

C1  C4

C5

2

 第四章 履约过程风险及其防范

第四节检验风险及其防范

A5

B5

C1  C4

C5

2

 第四章 履约过程风险及其防范

第五节运输风险及其防范

A5

B5

C1  C4

C5

2

 第五章 跨境电商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节跨境电商信用风险类型及其防范

A6

B6

C1  C6

六、培养规格

(一)1234

(二)57911

(三)3567

2

 第五章 跨境电商风险及其防范

第二节跨境电商支付风险类型及其防范

A6

B6

C1  C6

2

 第五章 跨境电商风险及其防范

第三节跨境电商物流风险类型及其防范

A6

B6

C1  C6

2

 第五章 跨境电商风险及其防范

第四章跨境电商法律风险类型及其防范

A6

B6

C1  C6

注:本课程标准进度表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10%调整。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一)课程思政

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设计,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遵法守纪律,诚信履约的商业道德意识,崇德向善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同时树立深厚的爱国情感。活动结束教师点评知识应用同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出现的错误进行解析,指出学生需要提升或完善的能力和素质目标。例如分析学生测试结果,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与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逐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线上+线下”、“汇报+案例”的教学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商业思维。

案例教学法:用大量实例解释基本概念,理解应用技巧,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相连。

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对某个任务进行讨论,学生上台讲,老师和听的学生提问,通过互动明晰知识要点与难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学延伸法: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学习指导、学习资源等拓展学习资料。

(三)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教师团队在5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4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1人。专职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资格,具备丰富的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口才和组织能力。教师职称结构副教授及以上3人,讲师2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课程教学,校内应具备以下实训条件:多媒体专业教室、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和相关实训软件。课程的实践条件配置与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  “外贸风险管理”课程校内实训基地配置表

序号

实训室

实训功能

适用课程

主要设备及数量

参考面积

1

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训室

利用SMITRADE外贸软件、外贸单证教学系统软件、跨境电子商务模拟实操软件进行外贸及跨境电子商务训练

外贸业务综合实训

外贸单证操作综合实训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训

外贸风险管理


电脑、服务器、交互式一体机、40台计算机、40个座椅、互联网接入设备

100m2

  1.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基本教学资源

依据本课程标准选择或编写优质教材。教材的选用要依据本课程标准,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教材应结合国际贸易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适应经济贸易类专业教学标准的新要求,融入最新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和政策,编写内容体现实效性和实用性。具体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教材呈现形式上应图文并茂,增加案例分析,尽量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与习惯。

教材应体现“互联网+”背景下,拥有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对教材未涉及的新知识或新理论应在其他教材或参考资料中体现、补充。

2)数字教学资源

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微课、动画、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积极利用互联网,如外贸风险管理国贸教学资源库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