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园零信任网络

文章来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11

一、核心架构设计

  1. 身份认证体系

    •   采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集成工号/学号与密码体系,支持与企业微信、短信验证码等多因素认证方式结合。

    •   基于角色的动态授权,根据用户身份(如教职工、学生、外部合作方)分配最小权限。

    • 持续信任评估机制,通过设备状态、地理位置、行为模式等数据实时调整访问权限。

  2. 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

    • ‌ 控制平面‌:集中处理身份验证、策略下发及动态密钥生成,支持基于时间、设备类型等条件的细粒度策略。

    • ‌ 数据平面‌:通过加密隧道(如IPSec/SSL VPN)实现用户与资源的直接通信,避免暴露内部IP和端口。

二、关键技术实现

  1. 零信任VPN部署

    •   提供轻量化客户端,支持Windows、Mac、iOS等多平台接入,支持扫码登录及单点登录。

    •   对接校内资源(如教务系统、图书馆数据库),通过统一入口实现校外安全访问。

    •   结合CDN加速技术优化远程访问体验,解决传统VPN性能瓶颈。

  2. 网络隐身与防护

    •   隐藏业务系统真实IP地址,仅开放零信任平台入口,减少攻击面。

    •   集成DDoS防护、Web应用防火墙等安全组件,防御外部攻击。

  3. 数据安全保障

    •   关键业务数据采用双活存储架构(如OceanStor双活方案),配合备份一体机实现容灾。

    •   敏感操作日志全量记录,支持回溯审计与异常行为分析。

三、应用场景优化

  1. 无线网络覆盖增强

    •   针对教室、宿舍等区域部署高并发无线AP,室外采用超强覆盖设备,为零信任提供稳定连接基 础,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无线网络状态监控与策略联动。

  2. 资源访问便捷性

    •   校外用户通过零信任平台直接访问业务系统(如知网、教务系统),无需复杂配置。

    •   支持浏览器、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降低使用门槛。

四、运维与管理策略

  1. 动态策略调整

    •   基于威胁情报与校内安全事件库,实时更新访问控制规则。

    •   终端设备健康状态检查(如系统补丁、杀毒软件)作为准入前置条件。

  2. 用户支持与培训

    •   提供自助密码重置服务,减少运维压力。

    •   发布《零信任平台使用指南》,明确资源访问流程与异常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