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零信任网络如何与现有网络整合

文章来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发布时间:2025-04-09浏览次数:10

一、身份认证体系整合

  1. 统一身份认证对接

    •   将零信任平台与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工号/学号)深度集成,保留原有账号密码体系,同时叠加多因素认证(如企业微信扫码、短信验证码)。

    • 对接现有LDAP/AD目录服务,兼容第三方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SSO)功能,避免重复建设认证体系。

  2. 动态权限映射

    •   基于现有角色库(教职工、学生、访客)生成最小化访问策略,继承原有网络ACL规则并升级为动态授权模型。

二、网络架构分层改造

  1. 控制平面分离

    •   在现有核心交换机旁挂零信任控制中心,集中处理策略决策和密钥分发,与原有网络管理系统通过API实现状态同步。

  2. 数据平面重构

    •   保留传统VLAN划分基础,叠加微分段技术:

      •   核心业务系统(如教务系统)部署独立安全域,仅允许零信任加密隧道访问。

      •   通用服务区域(如图书馆资源)采用动态策略,根据终端安全状态调整访问权限。

      无线网络升级

    •   在宿舍、教学楼等区域部署支持零信任协议的Wi-Fi 6 AP,通过802.1X认证实现设备自动注册与策略下发。

    • 三、关键设备协同部署

      原有设备整合方式功能增强
      传统VPN网关逐步替换为零信任VPN(如aTrust)支持无客户端Web接入和加密隧道复用
      防火墙升级为支持零信任策略的下一代防火墙实现基于身份的流量过滤与威胁狩猎
      无线控制器集成零信任终端识别模块实现AP热点与用户身份的自动绑定

      四、安全策略联动机制

  3. 动态风险评估

    •   复用现有日志审计系统数据,结合终端EDR探针上报信息,实时计算访问风险分值并触发策略调整。

  4. 混合流量处理

    •   零信任流量与传统流量通过QoS策略区分优先级,核心业务强制走零信任通道,普通流量维持原有路由。

  5. 应急回退方案

    •   保留原有网络ACL作为备用策略,当零信任控制平面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基于IP的基础访问控制。

五、典型整合场景

  1. 校外访问场景

    •   原有VPN入口升级为零信任门户,校外用户通过统一入口访问内网资源,隐藏真实业务IP地址。

  2. 物联网终端接入

    •   实验室设备、监控摄像头通过零信任代理网关接入,强制设备证书认证与流量加密。

  3. 跨校区互通

    •   在现有MPLS专线基础上叠加零信任隧道加密,实现校区间业务系统的细粒度访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