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是高校科研队伍的生力军。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科研能力对高校科研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程”,旨在通过系列主题讲座、导师帮带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提升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科研能力,培养青年教师的科学精神,使之逐步成为学院科研队伍的骨干力量,促进学院科研的高质量发展。
一、培养对象
2021年以来入校的教师、辅导员
二、活动目标
1. 培养科学精神:培养青年教师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2. 提高科研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科技研究能力,提高青年教师对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提高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能力,激发青年教师参与学术活动的热情。
3. 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培养青年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针对高职教学特点,鼓励青年教师开展高职教育教学探索。
三、活动进程安排
(一)第一阶段(2023年6月~2023年7月):启动阶段
1.召开“青年教师科研工作座谈会”。
2.明确培养导师,导师与青年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方案。各系、部按照学科一致的原则,从本系部的高级职称教师中,为青年教师选定导师。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填写《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程计划表》,包括论文、项目、大赛、专利、教学成果报告等。
(二)第二阶段(2023年8月~2024年8月):培训实施阶段
1.开展相关讲座,为青年教师提供科研论文、课题、专利等科研方向的指导;
2.开展相关沙龙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精细化的交流互动活动;
3.开展青年教师到企业活动,让青年教师走到生产一线,了解校企合作的作用和意义。
4.导师根据《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程计划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技术服务、科研项目、专利申报等方面的研究,完成工程计划表中的帮带任务,并做好项目储备。
(三)第三阶段(2024年9月~2024年12月):考核与验收
考核指标:
1. 参加讲座次数不少于总讲座数的三分之二
2. 至少公开发表论文一篇或参编教材或著作一部
3. 至少参与科研课题一项
4. 提交《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程总结》
5. 申请专利一项
6. 提交教学成果报告一份
说明:以上6项满足其中4项即可,其中1、4为必备项。
考核方式:根据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次数、考核指标达标情况,结合学科特点,综合评价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对培训期满,验收不合格青年教师,限期达标,期限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