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绿色转型“十大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之三:数智化改造赋能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模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

文章来源:实习实训中心发布时间:2025-01-15浏览次数:10

文章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众号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遴选发布了2024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全面绿色转型十大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是全行业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行业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见证。

现将十大典型案例进行展示,以飨读者。希望通过此次展示,让各行业深入了解石油和化工行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成就,感受其履行社会责任、守护绿水青山的信念和决心。同时,也期待这些典型案例能够为更多的石化化工类企业和园区提供有益借鉴,共同推动行业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数智化改造赋能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模式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

一、基本情况

九江石化隶属中国石化,1980年10月建成投产,是我国中部地区和长江流域重点炼化企业、江西省唯一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公司坐落在庐山脚下、长江之滨、鄱阳湖畔,占地面积4.08平方公里。公司现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00万吨/年,主要有常减压、催化裂化、连续重整、延迟焦化、汽柴油加氢、渣油加氢、加氢裂化、煤制氢、聚丙烯、苯乙烯、烷基化、芳烃等主体产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系统等。主要产品有汽煤柴油、化工轻油、三苯、液化气、石油焦、聚丙烯、苯乙烯、对二甲苯、烷基化油、对二甲苯等。

建成投产以来,累计加工原油超1.4 亿吨,实现销售收入超6000 亿元,实现利税超1200 亿元,是江西省第一纳税大户。公司发挥“绿色低碳”“智能工厂”“党建力量”核心竞争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推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国家工信部首批绿色工厂,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美丽工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单位,中国石化绿色企业、无废企业、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质量管理、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坚持以新质生产力改造推进绿色转型。

以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炼油化工工艺。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是中国石化第三代芳烃技术首套工业应用装置,环保与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获评2023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对二甲苯生产企业能效领跑者;自2022年6月8日建成投产以来,干部员工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努力摸清装置“脾气”,寻求生产运行最优解。九江石化通过加强与石科院、工程建设公司、上海院等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装置操作参数,熟悉操作要点,明确产品质量与收率攻关方向,加强化验分析,从数据中寻找装置优化调整的“钥匙”,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精进。其间,企业开发了装置负荷、回流实时测算模块,实现提降负荷实时计算指导操作,定量精细化操作,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大幅降低装置能耗,能耗同比下降16%。

聚焦转方式调结构,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和盈利能力,2015年完成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当年上市、非上市整体实现历史性扭亏为盈。自2019年以来炼油业务实现累计盈利。2022年,建成投产89万吨/年芳烃项目,迈出炼化一体化转型发展关键一步。“十三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同比“十二五”年均增长30%,近三年工业总产值保持年均增长21%,石化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发展后劲持续夯实。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十三五”期间投资37.6亿元,实施两套柴油加氢装置质量升级改造,建成投产S Zorb、苯乙烯和烷基化装置,启动芳烃项目,加快动能转换接续。积极培育新兴动能,九江石化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工程项目管理部正式成立,总体设计审查获批,炼油配套改造部分基础设计成功获得总部批复,项目建设正式开启了新篇章。

2.坚持数智化改造赋能。

数智赋能推进提效增质。九江石化坚持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一体融合,以需求为导向,以价值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效益为目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生产最本质环节紧密结合,推进炼化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运营,助推价值创造、效率提升、管理变革。设备自动化控制率达98.48%,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95%以上,运行成本降低22.5%,软硬件国产化率达95%,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数智化改造激发新动力。践行“数字中国”战略,聚焦行业持续领先目标,依托“院士工作站”“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全面建设“企业大脑”,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采取“数据+平台+应用”新模式,围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全面感知及预测预警分析”“基于以机理模型、大数据为核心的炼油全流程智能协同优化”“以卓越运营为目标的数字化管控”三条主线,围绕数智化改造“1511”工程,成为集团公司首批4家智能工厂3.0试点企业,获评工信部“数字领航企业”。强化深化应用创新创效,ERP、APC等重要系统应用继续保持集团公司炼化企业前列。聚焦新技术应用,实现炼油芳烃一体化调度排产,关键产品收率误差不超过1%。

3.坚持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实施能源高效利用。成功开发应用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累计发电超9043万度,实现二氧化碳减排7.9万吨。采用热联合、低温热回收、窄点集成等先进节能技术,公司炼油综合能耗降低21%;炼油单因能耗降低29.6%。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无废企业”。变废为宝,推动油品中硫、氮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硫回收率86%,每年生产优质硫磺约65000吨;每年向社会提供液氨约11000吨,可间接助力氮氧化物减排约4400吨。开展负极材料专用焦技术攻关,把高碳燃料石油焦变为新能源电池重要的原材料,并实现1万吨/月稳定高品质量产,实现减污降碳。对煤制氢灰渣、石膏、碱渣、贵金属废催化剂等固废进行回收利用;积极推进剩余活性污泥作为锅炉燃料耦合利用;依法合规实施“三泥”等有机废物进高温气化炉综合利用,创效500余万元;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98%,获评九江市“无废细胞”,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第一批无废企业典型案例。

4.坚持减污降碳协同推进。

坚持源头管控。强化源头控污,树立“物料落地就是风险”的理念。开展“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污不入土”专项行动,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切断污染路径。实施源头治理、分级管控,采用先进技术对电脱盐污水、高氨氮废水等分类实施高效预处理;实施清污分流、污污分治,构建4套污水排放管网,实现雨水与污水分流、生活与生产污水分离、含油与含盐污水分治。

聚焦“双碳”目标,投入近30亿元,完成160余项减污降碳项目;采用先进的低温精馏技术,建成投用煤制氢高浓度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已累计回收二氧化碳25万吨。调整能源结构,使用绿电占总用电量34.10%,行业领先。污水处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选用低碳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水厂管理突出“严、细、实、智”,外排废水COD 19.20 mg/L、氨氮0.11 mg/L、总氮9.11mg/L、总磷0.19 mg/L、石油类0.50 mg/L,实现不让一滴油和超标污水排入长江的目标,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废气治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开发炼化含硫废气超低硫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CFB锅炉烟气等有组织废气实现超洁净排放;采用以膜分离组合工艺治理涉苯废气,净化气VOCS排放浓度在30mg/m3以内,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在0.5mg/m3以内,远优于国标要求。

守护一方洁净水土。开展“隐患排查—源头管控—智能化监测”全流程污染防治工作,“源头防控投入多1分,土壤隐患少9成,修复治理成本省100”的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创建绿色港口,打造最美岸线“石化名片”。率先实施1.9千米码头岸线智能化改造和生态修复,全面提升港口“景观化、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水平;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