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众号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遴选发布了2024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全面绿色转型“十大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是全行业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行业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见证。
现将十大典型案例进行展示,以飨读者。希望通过此次展示,让各行业深入了解石油和化工行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成就,感受其履行社会责任、守护绿水青山的信念和决心。同时,也期待这些典型案例能够为更多的石化化工类企业和园区提供有益借鉴,共同推动行业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体系+AI+行动+试点”推动建设国家级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寿经开区是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材料生产基地、聚乙烯醇出口基地、西南最大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特种玻纤生产研发基地。近年来,长寿经开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体系+AI+行动+试点”推动建设国家级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助力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新材料高地。
一、主要做法
(一)开展全国率先的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建成五级事故废水风险防控体系。全面建成装置级、工厂级、片区级、经开区级、河流级五级事故废水防控体系,总拦截能力达154万方。二是开展四级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建设。对约1300套装置、150个车间、50家工厂、20平方公里的生产区域开展“装置严控、车间严治、厂区严防、园区严管”四级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建设。三是推进“一园一策一图”全国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摸清应急能力空间、科学制定设施运转方案、巩固应急三级防控体系、细化防控体系能力建设,构建预警及时、响应迅速、科学处置的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
(二)开展西部率先的智慧环保管理。一是开展智慧环保建设。56家重点企业投资3400万元,安装远程视频407路,重要工序水电气计量设施185套476个传感器,重点环保参数58套179个传感器,在线监测设备20套123个传感器,实现了重点企业全天24小时监测监控。对重点企业安装废水、废气、固废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将信号接入智慧园区平台。二是强化智慧环保监测。圆满完成生态环境部大气预防预警体系试点任务,投资3990万元建成8座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站、2座环境敏感点监测站、1个移动监测站。增加投资1000万元启动大气预警体系二期建设,有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强化智慧环保运用。建立污染源数据“一点一档”、重点企业环境“一企一档”,将重点企业的环评审批材料、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材料、排污许可证、危废管理等信息导入智慧化监管系统,对污染源进行全过程管理,相关信息数据一键查询,实现对企业的精准化、规范化环境监管,并坚持帮扶与处罚并重,通过“发现问题,督促落实,整改上报”的模式,形成环境问题线上处置闭环。
(三)开展全市率先的减污降碳试点。一是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在全市率先开展“三线一单”协同减污降碳全国试点,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硬约束。注重规划环评引领,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产业链条短、深加工程度低、产废强度高、综合利用能力低”的传统行业发展规模。2023年一票否决类似项目4个,涉及投资1.3亿元。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7大产业集群,形成多个循环经济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副产物或废弃物可作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形成“园区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三是积极发展零碳产业。以成功入选重庆首批近零碳园区建设试点为契机,推动科技创新,减污降碳,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四)开展西部率先的责任关怀行动。一是构建责任关怀平台。在西部率先成立长寿经开区责任关怀协会,搭建起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间的桥梁,引导入驻企业更加自觉履行安全环保责任、更加关心员工和社区居民健康,促进社区真正了解和正确认识园区企业的安全环保风险,消除公众对园区企业的不安全感。二是积极开展各项活动。2023年企业间相互分享HSE管理经验33次,将“互学、互助、共享”的责任关怀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当中,促进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助推企业健康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主动加强与周边社区、学校、企业的沟通,开展“责任关怀”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71次,受众5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册,进一步关爱社会、履行责任;积极推行公众开放活动,开展公众开放活动22次,让周边群众走进宣教中心,充分了解安全环保应急工作情况,消除群众对安全环保的顾虑,政民关系进一步和谐。三是加强协会沟通协作。努力加强与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专业协会的联系和合作,先后加入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2014年、2019年协会连续两届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评为最佳组织单位,2023年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评为责任关怀之星。2023年在西部地区首次举办中国责任关怀促进大会。
二、主要成效
(一)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装上了防护之手。全面建成五级事故废水风险防控体系,自开园以来,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30余次,仅有2起次生环境污染事故用到第三级防控系统,其余事故均未出厂区便得到妥善处置,严守了“不让一滴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流入长江”的承诺,2023年长江长寿段水质达到II类。2022年10月,长寿经开区五级事故废水风险防控体系被重庆卫视“闪亮的答卷”系列报道。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提升,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情况稳中向好,有毒有害气体日均浓度值同比下降5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保持100%。指导企业自查4837家次,经开区排查583家次,发现环境风险隐患及时督促企业整改闭环,整改闭环率100%。
(二)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安上了智慧之眼。通过智慧园区平台,对经开区生态环境做到了一屏知全局,一键达现场。2023年,实时监测监控检测数据3000多万条,发现隐患51处,及时督促企业开展整改治理,消除环境风险隐患,保护了生态环境安全。园区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投诉连年下降,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
(三)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换上了绿色之肤。一是持续推进绿色园区建设,2022年工信部正式授牌经开区为“国家绿色园区”,累计11家企业荣获“国家绿色工厂”称号,19家企业荣获“市级绿色工厂”称号。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巴斯夫、重庆钢铁、扬子乙酰、川维化工等企业实现资源化利用,实现经济效益超3亿元。三是坚持科技创新减污降碳,川维化工、重钢集团、卡贝乐、宏大化工大力实施了减污减碳工程,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00万吨,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超5亿元。
(四)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打开了心灵之窗。通过“责任关怀”这一平台,构建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间的桥梁,让公众对企业情况有更直观的了解,拉近公众与企业的距离,消除了公众对园区企业的不安全感。
三、经验启示
(一)风险防控是筑牢生态屏障的关键一环。长寿经开区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通过建立五级事故废水防控体系和四级大气风险防控系统,我们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蓝天白云美丽之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工业企业并非站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立面,工业园区不是生态环境污染的代名词,通过加强风险防控,不断筑牢生态屏障,经开区风险防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奠定了绿色发展之基。
(二)智慧管理是筑牢生态屏障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智慧环保建设,实时监测监控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工况,规范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精细化、数据化、智能化。智慧管理锁住了污染之源,破解了治理之困,是筑牢生态屏障的重要抓手。
(三)绿色低碳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三线一单”试点,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创建,以及减污降碳工程的实施,经开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企业效益持续提升,让我们更加坚定,绿色低碳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四)责任关怀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不忘责任,温度源自关怀,广泛深入的责任关怀活动开展,既是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长寿经开区产业发展的坚固基石。
一审一校:黄杨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雷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