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安全茂公众号
MSDS是英文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的缩写,中文名称是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一般直译为材料安全数据表。美国、加拿大、澳洲及亚洲多国一般称MSDS,而ISO、欧洲及中国称为SDS(Safety Data sheet,安全数据表)。
MSDS与SDS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规背景
MSDS:由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在1983年通过《危险通信标准》(HazCom)提出,各国或地区根据自身法规设定格式与要求,缺乏全球统一的标准。
SDS:是在联合国引入的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框架下的标准化文件,全球范围内逐步采用统一标准,各国在 GHS 基础上可能有本地化调整。
2.文件格式
MSDS:格式和章节内容因国家或地区而异,章节数量可能不固定,内容不统一。如美国OSHA制定的MSDS有8项内容,加拿大 WHMIS 制定的MSDS有9项内容。
SDS:采用标准的 16 个章节格式,包括产品和公司标识、危害识别、成分 / 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意外泄漏处理措施、操作和存储、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法规信息等。
3.危害分类标准
MSDS:危害分类和描述方式各国不同,例如,美国早期MSDS采用 NFPA(国家消防协会)危害等级系统。
SDS:完全依据 GHS 分类,包括理危害(如易燃性)、健康危害(如急性毒性)、环境危害(如水生毒性)等,使用统一的符号、信号词和危害声明。
4.适用范围
MSDS:主要用于工作场所和工业环境,某些国家要求 MSDS 覆盖范围更广,包括消费品。
SDS:明确覆盖所有包含危险化学成分的产品,包括工业品和部分消费品,在GHS 框架下的统一适用性更强。
5.数据要求
MSDS:数据完整性要求较低,某些章节可能省略或简化。
SDS:数据更加详细和具体,包括毒理学信息、生态影响等内容,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需要引用来源或检测数据。
6.国际认可度
MSDS:在特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澳洲及部分亚洲国家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SDS:作为国际通用标准,被欧洲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广泛的国际认可度,特别是在满足欧盟 REACH 等法规要求方面不可或缺。
7.更新频率
MSDS:更新相对可能没那么频繁,除非有重大的法规变化或产品信息变更。
SDS:可能随着法规和化学品信息的变化而需要更频繁地更新,由于GHS 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对化学品安全要求的提高,SDS需要及时反映这些变化,以确保提供最新的安全信息。
在化工品进出口时,国外客户一般更倾向于要求提供 SDS(安全数据表):
1. 国际通用性
SDS是基于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编制的。GHS是一个国际协调系统,旨在确保化学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分类、标签和安全数据表(SDS)的一致性。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都采用或认可GHS标准。这使得SDS能够被不同国家的客户方便地理解和使用,便于他们根据统一的标准评估化工品的危险特性、安全操作要求等相关信息。
比如欧盟国家严格遵循GHS标准要求化工品提供符合其规定的SDS。当中国的化工品出口到欧盟时,提供SDS能够更好地满足欧盟客户以及当地法规对于化学品安全信息管理的要求。
2. 法规适应性
许多国家的化学品管理法规是以 GHS 为基础制定的。如果提供 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由于其格式和内容在不同国家有较大差异,可能不符合进口国的特定法规要求。
美国的MSDS是按照其自身的法规体系编制的,与其他国家的要求不完全相同。而 SDS在全球法规框架下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确保化工品在进口国的合规性。进口国的监管机构在检查化工品安全信息时,也更容易接受和处理符合GHS标准的SDS。
3. 信息完整性和标准性
SDS 有统一的 16 个章节格式,涵盖了化工品从成分信息、危害识别到安全操作和应急措施等全面且详细的内容。这种标准化的格式和内容能够让国外客户更清晰、完整地获取化工品的安全信息。
相比之下,MSDS 的格式和内容因国家而异,可能会出现信息缺失或不便于客户理解的情况。SDS对于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等内容要求比较详细,而 MSDS 对这些信息的阐述不够充分。这使得国外客户在评估化工品的安全性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时,更倾向于SDS所提供的完整和标准化的信息。
一审一校:黄杨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雷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