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化工技术宝典公众号
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的周期反转情况是决定当下是否选择万华的关键,新业务和第二条曲线关乎这家公司的未来想象空间,一并做下梳理。
万华已经明确电池材料业务是其第二条发展曲线,同时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板块也值得关注,所以重点看这两个业务板块的情况。
1、电池业务
用万华董事长的说法,电池材料业务是万华的二次创业,新能源车的广阔前景带来了电池材料的大量需求,行业天花板很高,而电池目前在能量密度、低温下表现等问题又是明摆着的短板,这是条长坡的赛道,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但这个赛道也有这个赛道的挑战,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技术路线,另外一方面是产品竞争力。
1)技术路线
一方面电池行业存在技术路线的研判问题,之前的三元锂电池、当下盛行的磷酸铁锂电池,以及未来的固态电池,选错技术路线的代价是巨大的,目前看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竞争中磷酸铁锂已经胜出,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5%。
但是固态电池是磷酸铁锂电池所面临的潜在挑战,如果按照现在网上说的27年启动装车,30年实现规模化量产的话,那凭借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对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的冲击是要命的。
万华已经选择了磷酸锂铁工艺,在这三元锂电池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固态电池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是合理的选项,但是我们无法逃避本赛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2)产品竞争力
磷酸铁锂电池处于总体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局面。
目前行业上多数产品压实密度2.5左右(三代),2.55(三代半)、2.6(四代)产品部分量产部分验证中,二代已经是低端的代名词。
备注,各代产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粉末压实密度和极片压实水平。
一代:粉末压实密度2.30g/cm³左右,极片压实2.45g/cm³左右。
二代:粉末压实密度2.40g/cm³左右,极片压实2.55g/cm³左右。
三代:粉末压实密度2.50g/cm³左右,极片压实2.65g/cm³左右。
三代半:粉末压实密度2.55g/cm³左右,极片压实2.7g/cm³。
四代:粉末压实密度2.60g/cm³左右,极片压实2.75g/cm³左右。
四代半:粉末压实密度2.65g/cm³左右,极片压实至2.8g/cm³。
五代:粉末压实密度2.70g/cm³左右,极片压实2.85g/cm³左右。
六代:粉末压实密度2.80g/cm³左右,极片压实3.00g/cm³左右。
这个赛道中的龙头企业,在三代半、四代、五代产品的技术积累、客户验证以及量产方面都已经有了较强的积累,万华作为一个新加入赛道的竞争者,原有产品的技术可迁移性不强,只能凭借资本实力、研发团队、管理能力在新的赛道厮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万华在该赛道上的进展
目前可以看到万华在关键原料、生产基地等做全产业链的布局,最新的动态为:
在山东海阳投资168亿元建设电池产业园,建成包括5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30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在内的产能,规划2032年底全部投产。其中,海阳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将建设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计划在2026年6月投产,万华化学今年将为此投资7亿元。
这个项目明确是奔着第四代和第五代电池的开发量产,而万华在技术上的储备,我们只能通过官方字里行间的描述来捕捉一二,比如在锂电池低温性能差方面,万华提到传统产品在-20℃的容量保持率在30-40%之间,而万华的技术可以做到68%。
这么看来,万华把电池材料称之为二次创业挺合适的,虽然不穷但是确实基础挺空白,没人能预判未来成败,只能边走边看。
2、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业务
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其实距离万华现在的业务更近,更能形成合力,但是即然都是精细化学品了,说明每个产品的市场空间都不会很大,对于奔着全球化工前三的万华而言,满足不了胃口。
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够修复石化板块的利润,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下图取自“化工新材料”,其中清晰的标记了在整个万华的产业链中从上游原料到万华化学产品的链条,从中间的大宗商品向下游细分领域的精细化产业过度寻求更高利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然也会因为客户的个性化、强销售属性等差别给万华带来新的差别,但比起电池材料而言,这种跨越还是相对比较小的。
据说,在万华内部不含电池也有7个子版块来分别负责以上的业务内容,想要一个个搞清楚它们的产品竞争力、竞争对手、市场空间、市场份额、预计增速、利润情况是个过于复杂的事情,姑且整体看下万华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在整体营收中的贡献以及利润水平。
营收方面,新材料占比在不断提升的,体现该部分业务的增速快于公司大盘,利润水平从22年开始该板块的利润均好于公司整体营业利润,但是不好的点在于24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的占比和利润环比都下滑比较多,这也暴露万华在该业务上承压。
24年Q3,万华的整体利润很差,估计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板块的利润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说到底也是受原材料价格和下游需求所裹挟,24年Q4在宏观经济刺激政策之下,宏观经济是有所复苏的,但愿Q4的利润能够实现反弹,这个等年报出来再做补充分析。
理想的情况,聚氨酯业务板块是王牌业务,收入增长稳定,利润率高,石化板块是个高收入占比、低利润率的业务,如果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可以成为收入贡献不高但是利润率高的产品,那万华的基本盘就非常稳固,也就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第二条曲线。
一审一校:黄杨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雷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