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化学化工学会公众号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们已经详细讨论了,哪些化工产品在产能过剩的大趋势下,仍然是能够保持较高利润率。
细心的朋友们,肯定是发现了一个细节。
只要是赚钱的化工产品,基本都是产品长期被老外垄断,国内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替代,长期依赖进口。
从基础化学品到高端化工材料,一方面基础化工品产能过剩,另一面高端产品的进口额却每年以12%的速度在增长,结构性矛盾很突出。
今天我们就再分析分析,我国还有哪些高端材料严重依赖进口。
1、己二腈
己二腈是一种非常关键的化工原材料,我国却长期依赖国外进口。2024年我国己二腈进口量约为91万吨,进口依赖度超过90%。全球主要的供应商都集中在美、法、日三国的4家企业。
其工艺需要用剧毒化学品氰化物,反应系统还需要复杂的催化体系。
因为反应条件更是极为苛刻,在300℃高温3MPa高压下,对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2024年天辰齐翔20万吨己二腈项目已经开车成功,但是因处于开车初期,产能利用率只有45%,大约9万吨的产能。
这里我选择相信天辰齐翔,只要再优化下工艺,解决开车初期的技术问题后产能会很快大幅提升。
2、高端聚烯烃(POE)
高端聚烯烃我们同样是严重依赖进口过日子。2024年,我国进口高端聚烯烃超300万吨,进口依存度约60%。
其中茂金属聚乙烯的进口依存度更是超过了90%,聚烯烃弹性体(POE)更是95%依赖进口。
技术难度在于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上,但是曙光已现,中石化和中石油已经加速茂金属催化剂的研发,其PME-18已经实现工业化应用。
万华化学的POE装置预计今年能实现量产,山东东明石化联合中科大开发的镍系催化剂技术已经成功,国外30年的技术垄断局面马上要被打破,并且成本可能比国外更低,有很大的技术优势。
3、电子化学品
电子化学品特别是光刻胶和高纯试剂,一直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卡脖子”环节。
2024年,光刻胶进口量约3万吨,特别是高端光刻胶(EUV)进口依存度超过90%。
但是用在光伏行业的中低端光刻胶产品国内自给率应该达到了50%。
光刻胶需要和纳米级芯片制程相匹配,如EUV光刻胶分辨率需达到≤7nm,纯度需达ppb级,电子级氢氟酸杂质含量需低于0.1ppm。
技术难度必定是很大的,但是就怕但是,南大光电的ArF光刻胶已经通过28nm验证,晶瑞电材的高纯双氧水纯度达到G5级(≥99.9999%)。
虽然以上产品与日本JSR的5nm产品相比,仍存在代差,但是已经实现0的突破,从1到10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4、锂电池电解质
六氟磷酸锂国产化率已经超过60%,但是锂电池的电解质,特别是其高端添加剂严重依赖进口。
2024年,我国进口高端电解质产品约5万吨,占高端市场的50%。新型添加剂(如LiFSI)超85%严重依赖日韩企业。
国内企业多氟多和天赐材料已在全球六氟磷酸锂产能中占60%。中科大开发的氧氯化锆锂材料已经实现快速充放电循环2000次以上。
5、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均有优异的阻隔性能,在高端包装行业广泛应用。
2024年,我国进了15万吨的EVOH,国内消费量约16万吨,进口依存度为93%。
卫星化学的首套10万吨EVOH装置预计今年年建成投产,川维化工的1.2万吨EVOH装置已经投产,并计划进行扩能改造,将产能提升至3.6万吨,小日子可乐丽公司的垄断地位要不保了。
6、己二胺
己二胺是尼龙产业链的关键中间体,2024年我国进口己二胺约80万吨,国内产能不足30%。
神马集团与万华化学的合资公司华神新材料已经建成了18万吨/年的己二胺生产装置,并宣布开车成功。
尽管装置的催化剂仍依赖进口,但是以万华的研发能力,应该快要破题了吧。
7、氯化法钛白粉
2024年我国氯化法钛白粉的进口量约为35万吨,国内消费量大约要100万吨,进口依存度约70%。
因为氯化法工艺需在1000℃以上进行四氯化钛气相氧化,导致生产设备耐腐蚀性要求非常高,国产反应器使用寿命仅为国外企业的60%。
国内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已将氯化法钛白粉产能扩至60万吨/年,但高端的塑料级钛白粉仍需要从科慕和特诺进口。
8、生物基聚酰胺
生物基聚酰胺(如尼龙56)是一种绿色的化工材料,在碳排放的重压下,绿色材料备受市场关注。
2024年生物基聚酰胺我国进口量超过10万吨,主要用在了汽车和电子等行业。
凯赛生物的产能已达到了10万吨,但是因为生产成本比石油基产品高30%,导致市场渗透率不到20%。
据传万华化学也开始研发生物基聚酰胺工艺,具体进展暂时未知。
9、高性能树脂
PEEK和LCP是高性能工程塑料的特种材料,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电子等高端行业。
2024年,我国特种工程塑料进口量约25万吨,国内消费量约40万吨,进口依存度超60%。
沃特股份的LCP树脂已经在5G基站上应用,金发科技的PEEK也进入汽车市场。但医疗级高端牌号仍然需要100%进口,市场一直被威格斯、索尔维等国际巨头垄断。
10、医药中间体
2024年,我国医药中间体进口额超1916亿元,进口量约20万吨,国内消费量约50万吨。
抗癌药物原料进口依存度超过65%,手性合成催化剂进口依赖度70%。
药明康德通过CDMO模式切入了全球供应链,但核心酶催化剂仍依赖Codexis等外企,国产替代之路充满机遇与挑战。以上这些产品,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严重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的长期发展,随着以上提到的各企业不断技术创新,相信不会太久,这些技术都会被慢慢突破,实现真正100%的国产化替代。
真到100%替代的时候,下个周期是不是又来了呢,产能过剩的魔咒能打破呢。
一审一校:黄杨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雷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