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EHS hotspot公众号
建设工程工地现场上,供用电安全是悬在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闪失,便可能引发严重安全事故,给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标准规范,为生产经营单位供用电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准则与依据。
该规范是基于大量施工现场供用电事故的惨痛教训以及行业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而成。它的诞生,填补了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管理的诸多空白,统一了全国范围内的供用电安全标准,让生产经营单位在供用电管理上有章可循,大大提升了行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为施工现场营造了更为稳定、安全的用电环境。
规范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供用电设计环节下足功夫。要依据工程规模、场地特征、负荷性质以及用电容量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这一方案涵盖了从变压器选择、配电线路规划到接地与防雷装置设置等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用电安全。并且,方案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与批准流程,确保设计科学合理,为后续的施工与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例如,某大型建筑施工现场,由于在设计阶段精准计算了各施工区域的用电负荷,合理选择了变压器,整个施工过程中未出现因电力供应不足或过载引发的安全问题。
供用电施工方案同样要严格审核与批准。施工过程必须严格依照既定方案执行,无论是配电装置的安装,还是线路的敷设,都要符合规范要求。施工人员需具备专业资质,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作业,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如在某化工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防爆区域的电气设备进行安装,细致做好接线盒的密封工作,有效杜绝了因电气设备引发爆炸的风险。
工程竣工后的验收环节至关重要。供用电工程需有完整的平面布置图、系统图以及隐蔽工程记录等资料,电气设备要依据相关标准试验合格。只有经过全面细致的验收,确认各项指标符合规范,才能投入使用,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曾经有一处施工现场,因未严格执行验收程序,投入使用后不久便出现线路短路问题,险些酿成大祸,后经全面排查整改,重新验收合格才恢复正常运行。
供用电设施投入使用后,并非一劳永逸。规范强调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维护与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老化、线路破损等问题,建立详细的维护记录。例如,某工厂每月都会对配电设施进行巡检,发现一处配电箱的开关接触不良,及时进行了更换,避免了因接触不良引发的火灾事故。
更为经典的是规定各类电动施工器具的用电使用,就拿电焊机来说。电焊机应放置在防雨、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焊接现场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外壳应可靠接地,不得串联接地。电焊机的裸露导电部分应装设安全保护罩。电源开关应单独设置。发电机式直流电焊机械的电源应采用启动器控制。电焊把钳绝缘应良好。施工现场使用交流电焊机时宜装配防触电保护器。电焊机一次侧的电源电缆应绝缘良好,其长度不宜大于5m。电焊机的二次线应采用橡皮绝缘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长度不宜大于30m,不得采用金属构件或结构钢筋代替二次线的地线。使用电焊机焊接时应穿戴防护用品。不得冒雨从事电焊作业。
一审一校:黄杨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雷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