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化工技术宝典公众号
4. 水热/溶剂热法
水热/溶剂热法合成磷酸铁锂(LiFePO₄)的典型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混合:将锂源(如LiOH、Li₂CO₃)、铁源(如FeSO₄、FeCl₃)和磷源(如H₃PO₄)按特定摩尔比混合,通常铁源:磷源:锂源为1:1:1-3,并加入中和剂(如氨水)以减少锂消耗。
水热反应:混合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至140-200℃,反应1-6小时。
后处理:反应后冷却、过滤、洗涤去除副产物(如硫酸铵),真空干燥得到LiFePO₄前驱体。
碳包覆:前驱体与碳源混合,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焙烧(如700℃),形成碳包覆层以提升导电性。
锂回收:部分工艺通过沉淀剂(如Ba(OH)₂)回收母液中的LiOH,实现锂资源循环利用。
水热/溶剂热法生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可以控制获得纳米级颗粒,纯度高、晶面可控,具有较高电导率和倍率性能;通过中和剂和锂回收技术(如微波水热法),锂利用率可达90%以上,可显著降低成本;副产物(如硫酸铵)可作化肥,减少废液处理压力。
但此方法对设备要求高,需耐高温高压反应釜,初期投资大;需精确控制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工艺复杂,生产控制困难,批次稳定性难保证;且材料碳包覆需额外高温烧结步骤,增加能耗。
目前水热法应用尚不如固相法广,但水热法在高性能领域(如动力电池)逐渐推广。威旭、中科院金属所等已实现纳米级LiFePO₄量产。
未来水热法将通过工艺优化,开发微波辅助、连续流反应器等技术,提升产率并降低能耗; 通过推广无废液工艺(如母液全循环),结合生物基还原剂减少污染;通过开发原位碳包覆技术,或掺杂金属离子(如Mn、Co)以提升导电性和容量等方向加以改进和完善。
水热/溶剂热法在高性能磷酸铁锂合成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尤其在纳米结构控制和锂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尽管当前受限于设备成本和工艺复杂度,但随着微波辅助、锂回收技术的突破,其在大规模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一审一校:黄杨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雷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