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常见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及可能造成的伤害

文章来源:实习实训中心发布时间:2025-06-26浏览次数:10

文章来源于:化工技术宝典公众号

1. 不检查设备就开机(如冲压机没看模具状态)

可能造成的伤害:模具没对齐导致工件崩飞,或夹伤正在调试的人员。

防范措施:开机前按“一看二摸三启动”,喊一声“准备开机”。

2. 徒手清理运转设备(如用手掏粉碎机里的废料)

可能造成的伤害:手被刀片绞伤,可能截肢。

防范措施:必须停机并拔掉电源,用长柄工具清理。

3. 跨越正在运行的传送带

可能造成的伤害:脚被链条勾住摔倒,身体卷入设备底部。

防范措施:走旁边的安全通道,别为省几步路冒险“跨栏”。

4. 设备没停稳就伸手调试(如车床还在转就调参数)

可能造成的伤害:旋转的工件带住手套,手臂被卷入卡盘。

防范措施:等设备完全停稳,按下急停按钮再操作。

5. 拆掉安全防护装置(如光栅、防护罩)

可能造成的伤害:身体直接接触危险部位,比如冲床压伤手掌。

防范措施:防护栏是“保命符”,拆了必须马上装回去,别嫌碍事。

6. 戴手套操作旋转设备(如钻床、砂轮机)

可能造成的伤害:手套被钻头卷住,连带手臂卷入,可能致残。

防范措施:旋转设备必须光手操作(除非规定戴防滑手套)。

7. 边操作设备边看手机(如注塑机投料时刷消息)

可能造成的伤害:分心按错按钮,原料投错比例导致设备故障或喷料伤人。

防范措施:干活时手机放工位抽屉,集中注意力。

8. 用错误工具作业(如用螺丝刀当撬棍)

可能造成的伤害:工具断裂弹飞伤人,或螺丝滑丝导致设备松动。

防范措施:“工具归位”,扳手、撬棍分开用。

9. 登高作业时抛递工具(如从2米梯子上往下扔扳手)

可能造成的伤害:工具砸中下方人员头部,可能致死。

防范措施:用工具包吊送,或让下方人员远离作业区。

10. 有限空间作业不通风(如进反应釜前)

可能造成的伤害:缺氧窒息,或吸入残留的有毒气体(如甲醛)。

防范措施:先用鼓风机吹15分钟,测氧气含量≥19.5%再进。

11. 带电检修线路(不切断总电源)

可能造成的伤害:触电休克,甚至当场死亡。

防范措施:必须“拉闸、挂牌、上锁”,找电工处理。

12. 焊接时不清理周围易燃物(如旁边堆着抹布)

可能造成的伤害:火花引燃杂物,引发火灾。

防范措施:焊前搬离2米内易燃物,备灭火器,焊完用水浇灭火星。

13. 私拉乱接电线(如用拖线板串3个以上设备)

可能造成的伤害:线路过载短路,引发火灾。

防范措施:找电工布线,拖线板不超过2个串联,且固定在墙上。

14. 用湿手操作电器(如摸开关、插插头)

可能造成的伤害:漏电触电,导致手部肌肉痉挛无法挣脱。

防范措施:操作前擦干手,电器旁放“禁止湿手操作”警示牌。

15. 动火作业不办审批(如现场直接切割金属)

可能造成的伤害:未清理下方易燃物,火星掉下楼引发火灾。

防范措施:先申请“动火证”,安排专人看火,备好灭火毯。

16. 吊装作业时站在吊物下方(如起重机吊货时路过)

可能造成的伤害:吊绳断裂,货物坠落砸伤人员。

防范措施:吊物移动时远离5米以上,划“禁止停留区”。

17. 多人作业不统一指挥(如3人搬设备各喊各的)

可能造成的伤害:动作不协调导致设备倾倒,压伤腿脚。

防范措施:指定1人喊口号指挥,“1、2、起”同步发力。

18. 叉车行驶时载人(如让同事站在叉车上)

可能造成的伤害:急刹车时人员摔落,或叉车侧翻。

防范措施:叉车严禁载人,搬运人员必须步行跟车。

19. 压力容器超压运行(如蒸汽锅炉压力表超红线)

可能造成的伤害:锅炉爆炸,碎片飞溅伤人。

防范措施:定期校验压力表,超压立即泄压,严禁“压红线”操作。

20. 设备故障后“带病运行”(如传送带跑偏继续用)

可能造成的伤害:皮带断裂甩出,或物料堆积导致电机过热起火。

防范措施: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报修,别“凑合干到下班”。

一审一校:黄杨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雷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