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能源化工新材料公众号
随着全球电动车的普及,以及储能需求的大爆发,电池资源的短缺又成了最新的难题。
钠离子电池的出现,很多人就很兴奋,好像“用食盐代替稀有金属”电池新思路,可以极大的解决低成本和资源稀缺的根本问题。
钠离子电池确实具有“储量管够,价格亲民”的优势,毕竟与锂相比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钠电池还不必使用“贵金属”,成本直降30%以上。
按照以上朴素简单的思路,貌似钠离子电池,简直就是电池的天选之子,必定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这个就像是有人坚信这个宇宙是有外星人的,但是却可以一句话被人噎死“但是他们在哪呢?”
钠离子电池也是如此,既然是这么优秀的电池材料,为什么钠离子没有普及呢?
今天我们就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对比。
一、核心性能对比
二、安全与可靠性
三、经济性与产业链
这里面存在的成本悖论,钠原料的价格确实极低,但是2023年碳酸锂价格暴跌,从60万元/吨,骤降到10万元/吨,极大的削弱了钠电池原材料的价格优势。钠电池的原材料虽然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但是钠电池的产业链不成熟,没有规模化效应,专用产线非常稀缺,进一步的推高了制造成本。
所以最后,到底谁更具有经济性,还不能下结论。
四、适用场景的区别
五、未来突破方向
如果你有需求,要选择合适的电池,选哪种电池最合适呢?
未来行业趋势发展趋势:
钠电池在储能领域,2030年的渗透率有可能会超过25%,动力电池的市场,预计仍由锂电池主导。
国家将钠电池纳入“储能战略技术”行列,在甘肃、安徽等地已经规划的产能超70GWh。
按照现在预测,待到钠离子电池真的实现量产之后,电池的价格可以降低到锂电池的70%左右(约500元/kWh)。
因为相同体积下,钠电池的能量密度只有锂电池短70%-50%,未来也很难满足电动汽车长里程的需求。钠电池仅适用于低速车、储能等低能量需求的领域,高端市场将继续被锂电池垄断。
一审一校:黄杨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雷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