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材料企业如何制定“十五五”发展计划?

文章来源:实习实训中心发布时间:2025-06-26浏览次数:10

文章来源于:中国化工园区公众号

化工行业“十五五”,是未来五年十分重要的战略规划。化工行业具有多分支特性,新材料是化工行业的重要领域,也是高端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新材料工业的发展与中国工业升级密切相关,新材料企业的“十五五”规划,不仅对企业自身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工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新材料工业发展现状如何?

2024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8万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国新材料工业近年来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加速突破、产业布局优化的显著特征。

中国新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文件明确了新材料战略地位,将299种新材料纳入首批次应用示范目录。此外,工信部已建成30余个新材料重点平台,提供超2000次关键材料验证和百万次测试评价服务。

在政策的大力驱动下,截至2024年底,中国稀土永磁材料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超60%,锂电池四大主材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占全球80%以上,全国新材料规上企业超过2万家。2024年碳纤维材料全球首次将其应用于商业化地铁列车主承载部件,推动轨道交通轻量化革新。另外,2024年对叔丁基苯乙烯(TBS)实现国产化,纯度达99%以上,填补了国内高端电子材料的空白,可用于5G通信、芯片封装等前沿领域。

二、未来五年,新材料企业应瞄定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加深政策红利

中国新材料企业在未来的五年,可以重点关注“双碳”目标下,原材料工业规划及地方配套政策,充分利用产业政策红利,优先布局高性能钢铁、先进陶瓷、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利用税收优惠降低研发成本,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加计抵减等,加深政策红利对新材料企业支持力度。中国新材料工业类型多样,那些国家鼓励扶持、能实现进口替代和低碳环保的新材料,未来五年会更受到国家的支持,从而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

笔者认为,新材料工业本身就是技术突破示范行业,实现技术突破的重要抓手是进口替代,未来五年内,中国新材料工业需要聚焦“十五五”关键突破领域,如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电磁超导材料等,这些领域建议相关的新材料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抓住发展机遇。

三、未来五年,新材料企业应积极构建创新生态体系,从研发模式和产学研协同角度加大创新力度

笔者认为,未来五年有条件的新材料企业可以建立“基础研究-中试-量产”全链条体系,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平台,为企业在未来五年实现技术研发突破提供必要的平台支持。新材料企业应尽量应用AI模型,AI能够为新材料企业实现科技创新提供巨大能量。

中小规模新材料企业想要实现技术突破,除AI模型之外,还建议加大海外中小研发机构的调查,协助实现技术工业化转换。目前中国已有多个该模式下的成功案例,从海外中小科研机构对接和引进,实现工业化量产后,快速站到行业的金字塔顶端,这也是中小新材料企业可以实现升级的方式之一。

四、未来五年,新材料企业应深化产业链整合,加大市场调研和拓展力度

笔者认为,新材料企业战略定位也需要一体化方向,需要积极拓展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客户的深度绑定。近几年中国新材料工业发展较快,产业周期在缩短,行业竞争逐步加剧。为了提升竞争力,新材料企业可以积极拓展上游产业链,以及与下游产业深度融合绑定,特别是与规模化企业的融合绑定,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宁德时代布局锂矿,以及与新能源电池材料深度融合发展,与电解液、正极/负极材料合作建厂,都是积极拓展产业链的重要方式。华峰集团与电池制造商合作开发定制化材料,不仅生产相关材料,还能够为下游电池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市场支持。

另外,市场拓展是新材料企业投资的前置部分,也是支撑新材料企业正常生产、产业升级关键因素。

五、未来五年,新材料企业应加大绿色低碳战略布局,深化数字改革和转型

笔者认为,未来五年中国化工企业大多需要低碳布局、绿色发展及数字化结合。

对于新材料企业来说,生产工艺过程的绿色化、积极参与碳交易、推进产线智能化,接入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共享行业数据资源,是企业在未来五年发展绿色低碳、深化数字改造的重要措施。如万华化学积极发展生物基材料,纳力新材料引进日本爱发科设备,提升复合铝箔性能与产能,华峰集团尼龙66生产碳综合利用率超96%等,都是新材料企业的绿色低碳和智能化改造的重要表现。

笔者认为,新材料企业的“十五五”规划不仅关乎企业战略发展,还与中国工业生产的升级换代息息相关。中国新材料产业需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全球新材料产业变革贡献中国方案。

一审一校:黄杨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雷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