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公众号
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通知》,11大试点方向全面铺开,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迎来加速期!其中多项政策直指石化行业痛点,千吨级绿氢替代、百兆瓦级电解槽、高比例掺氢掺氨供电等硬指标,为行业低碳转型绘制清晰路线图。
绿氢规模化制备与化工耦合
抢占风光资源高地
在氢能制取方面,规模化制氢及一体化是方向之一。《通知》提出,在风、光、水电、核电、生物质资源丰富地区,开展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核电制氢项目建设。
工艺深度耦合创新
政策鼓励绿氢与合成氨、甲醇、炼化等场景一体化应用。《通知》明确,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下游可一体化耦合氨、醇、航煤、炼化等场景。这有望打通绿氢就地消纳路径。
高碳工艺绿色替代加速
蓝氢过渡价值凸显
在氢能制取方面,清洁低碳氢能综合开发为试点方向之一。《通知》提出,开展焦炭、氯碱、轻烃裂解等工业副产氢资源就近开发利用,鼓励化石能源制氢加装碳捕集利用装置。建设区域性高纯氢供应中心。
炼油/煤化工脱碳改造
在氢能应用方面,炼油及煤制油气绿色替代为试点方向之一。《通知》提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炼油、煤制油气等生产过程的替代。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规模不低于1000 吨/年。
供能系统低碳化重构
掺氢/掺氨燃烧供电
在氢能应用方面,《通知》明确开展煤电掺氢/掺氨、燃气轮机掺氢/掺氨/纯氢发电等试点应用。燃机类项目规模不低于10兆瓦,掺氢/掺氨比例不低于15%;燃煤锅炉类项目规模不低于300兆瓦,掺氢/掺氨比例不低于10%。这为石化园区自备电厂低碳改造提供了技术参照。
石化企业如何抢占先机?
这场氢能革命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能源生产消费模式的重构。石化企业需把握政策窗口期,在绿氢替代、氢氨燃料、副产氢利用等领域抢占先机。
评估资源禀赋: 布局风光资源富集区,投资百兆瓦级绿氢-化工一体化项目。
改造高碳装置: 在现有炼油、煤制油产线规划千吨级绿氢替代示范工程。
探索氢能供能: 在自备电厂开展掺氢/掺氨燃烧试验,布局园区氢储能及燃料电池热电联供。
布局区域氢网: 联合上下游企业,参与液氢、管道等规模化氢储运试点。
一审一校:黄杨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雷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