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加快推广这个资源化转化技术

文章来源:实习实训中心发布时间:2025-06-28浏览次数:10

文章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公众号

5月30日,由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公约受控强温室气体三氟甲烷(HFC-23)资源化转化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先进,创新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并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生态危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HFC-23是氢氟碳化物中温室效应潜值最高的物质,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值)达14800,其主要来源于二氟一氯甲烷(HCFC-22)生产过程中的副产。中国的HFC-23年产生量占全球的70%以上,达到1.8万吨,折合2.7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2021年9月,《基加利修正案》在我国正式生效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要求HFC-23不得直接排放,并鼓励开发推广将HFC-23作为原料用途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面对HFC-23高温焚烧销毁技术面临的环保和成本压力,以及补贴停止和国际公约生效的影响,氟化工行业需要高效且低成本的HFC-23减排处理技术。

早在2015年,中化蓝天就启动HFC-23转化技术研究,经过前期积累与持续攻关,历时五年成功开发出与HCFC-22装置耦合的HFC-23转化技术,2023年12月建成示范化装置并平稳运行。该技术不仅实现了HFC-23从付费处置到资源化利用的重大升级,还具有投资成本低、工艺安全可靠等多重优势,能够为氟化工企业HFC-23的可持续减排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按年转化1.5万吨产能计算,采用该技术可实现年减排量2.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不仅降低了处置成本和排放风险,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更将减排行动转化为实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