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延期、国恩入局,特种工程塑料的博弈

文章来源:实习实训中心发布时间:2025-09-02浏览次数:10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8月1日,沃特股份宣布将“年产4.5万吨特种高分子材料建设项目”延期两年至2027年8月(来源:公司公告)。该项目原计划新增2万吨LCP改性材料、2万吨PPS改性材料及5000吨PPA产能,总投资近6亿元。延期原因虽未明确,但从公司披露的运营数据可见端倪:

产能利用率不足:2023—2024年特种高分子材料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销量未突破1.5万吨,现有产能(LCP树脂2.5万吨、PAEK 1000吨)已能满足需求。

价格持续下行:2024年销售均价降至6.2万元/吨,较2022年8万元/吨下降22.5%,反映市场竞争加剧。

2025年行业项目动态盘点

进入2025年以来,特种工程塑料行业项目变动颇多,在此专塑视界简单做了一下盘点:

国恩股份入局PEEK

2025年7月,国恩股份宣布进军聚醚醚酮(PEEK)领域,瞄准机器人电机定子包胶等高端应用。虽未披露具体产能规划,但其改性塑料背景与沃特形成直接竞争。

聚嘉科技股权出售

2025年6月,LCP供应商聚嘉科技因连续亏损(2024年亏4630万元)将20.17%股权出售给朗迪集团。(来源:朗迪集团公告)。

普利特40万吨扩产计划

2025年3月,普利特宣布新增40万吨特种工程塑料产能,包括PEEK、PPS、LCP及碳纤维增强材料。其现有LCP树脂产能4000吨,薄膜300万平方米,扩产规模远超同行。

金发科技产能调整

2025年半年报显示,金发科技3.4万吨特种工程塑料产能利用率仅68%,但仍在建1.5万吨LCP和0.8万吨PPA项目。公司称“聚焦高端客户储备”(来源:金发科技财报)。

与此同时,国外巨头在特种工程塑料也在频繁调整,如:

巴斯夫

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特种材料业务面临需求疲软,在2024年Q4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及将重新评估部分特种材料产能扩张计划。

赢创

重新配置PAEK产能,工业级PEEK产量减少约20%。

住友化学

在官方声明(2024/12/15)确认关闭高雄LCP薄膜工厂,转向开发5G材料。

从以上大厂的动作可以看出,特种工程塑料仍是一个很具吸引力的领域,不少厂商正在跑步入场,然而也有一些厂家在部分特种工程塑料领域暂时遇挫,不得不进行业务收缩或业务调整。

变动背后的行业逻辑

在分析众多大厂调整特种工程塑料背后的逻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特种工程塑料。

特种工程塑料是指综合性能较高,长期使用温度在150℃以上的一类工程塑料,主要包括聚苯硫醚(PPS)、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液晶聚合物(LCP)及聚砜(PSF)。特种工程塑料作为高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覆盖几乎所有关键领域——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高铁、智能电网、工业设备、医疗等。

国际上,特种工程塑料的研发始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 欧美国家对特种工程塑料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从 60 年代问世的聚酰亚胺和 80 年代初问世的聚醚醚酮,到目前已形成十余种具有应用价值并实现产业化的品种。

为突破技术封锁,我国从上世纪60 年代开始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特种工程塑料的自主研发。  从“七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特种工程塑料一直都是重点攻关材料。目前,中国在大多数特种工程塑料品类上已实现全系突破,包括PPS、PEEK、PI、LCP等,但产业总体处于发展初期,迄今未能形成较大规模。

总体来看,国内特种工程塑料实现自主突破,也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这种快速扩张也带来了结构性挑战:

1.高端应用仍需突破

虽然特种工程塑料的基础材料实现国产化,但在高端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一些外资品牌依旧占据统治地位,如PI薄膜电工级产品已实现大规模国产化,但电子级PI薄膜的进口依存度高达80%,树脂配方、连续双向拉伸工艺及专用设备技术等核心壁垒仍有待突破。

2.盈利能力脆弱

中国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在实现国产化突破的同时,企业盈利能力却普遍堪忧。关注PPS行业发展的人都知道,PPS国产化过程中除了新和成,几乎没有其他公司能完全走出来实现盈利,四川得阳化学、敦煌西域新材等企业均以惨烈破产、停产收尾。

这背后也反应了一些现实的压力:特种工程塑料业务需要长期投入,短期难盈利,一般来说,要求公司要能承受前期亏损,等规模效应和工艺成熟后,毛利率才能提升到较好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项目要么是有贷款,还未等到市场正常推开,就已经资金链断裂;或者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恶性竞争,从而造成盈利难的状况。除此之外,外资在特种工程塑料生产技术方面拥有大量专利,通过专利布局形成技术壁垒的情况也不少见,如PEEK树脂合成仍依赖威格斯、赢创等外企,国内企业多集中于改性环节,毛利率较低。

小结

综合来看,我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低端应用产能已经逐渐饱和,而高端应用依旧有待突破,要突破盈利困境,我国特种工程塑料企业必须从低端价格战转向高端价值战,同时行业也不能只看到单一材料的生产,而是要把整个供应链完善好。随着技术持续进步和市场不断成熟,特种工程塑料行业盈利状况有望逐步改善。

一审一校:黄杨

二审二校:何玲

三审三校:雷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