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敦煌
汉唐雄风拂西域
丝路驼铃漫敦煌
敦,大也;煌,盛也”。甘肃敦煌,古道边关、大漠戈壁,汉唐时代最具影响力的都市之一,敦煌,不仅源于中原上古黄河文明,也恰好伫立在丝绸之路的交汇咽喉,辐射中亚、波斯、印度、欧洲,汇集中西,融合出璀璨独特的文化。
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玉门关,一道道风景、一笔笔勾画,无一不藏着往昔岁月的入口,细探其中,是穿越千年的广博极致,也是美美与共的传统风雅。
敦煌之美,丝路之丰,即使再漫长的篇章也难以尽道。今天,就让我们以这几本书为引子,浅看一番风沙之下的过往与生机,读读属于敦煌这一“丝路码头”的厚重历史与浪漫传奇。
《永远的月牙泉》
DUNHUANG
秦锦丽 陈廷一著,敦煌文艺出版社
在敦煌,水喜欢与大地“捉迷藏”。这里风与水变幻多态,土地疏松,地表的河流很容易下渗,变为地下水。但在地下一定深度,便会遇到“隔水膜”,一层致密的泥质岩层,地下水就会在这之上流动,当流到地势低洼又疏松的地方,便会化身活泼的泉水,比如,那座千年以来“沙泉共生”的月牙泉。
这本书记述了20世纪70年代起,敦煌月牙泉泉湖水位逐渐下降、屡次见底、濒临干涸的危急情况下,地质工作者从大地质科学角度潜心研究,首次揭开月牙泉的成因,应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措施,使月牙泉起死回生、恢复清波荡漾的原生态景观的生动实践。作者怀着对月牙泉的热爱,对敦煌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地质工作的崇敬之情,历时四年深入敦煌、兰州、北京、保定、武汉等地,采访了近百名参与拯救和治理月牙泉的地质和工程技术人员及专家,用饱含深情的文字,为地质工作者,为“地球的眼睛”月牙泉,为丝路明珠敦煌谱写了一曲赞歌。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洋芋花开》
DUNHUANG
蔺红霞著,敦煌文艺出版社
“定西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一句俗语让当地民众口口相传至今,讲述着西北人对洋芋的“情怀”。
这本书凝结着作者对洋芋浓烈的感情寄托,和对家乡赤子般的赤忱和眷恋,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触角和温润的笔锋,通过其中的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一部定西人的奋斗史,一部定西儿女脱贫攻坚的脱贫史。女主人公肖凯兰、男主人公林健等每一个人物都是一朵朴实的洋芋花,用自己的奋斗和付出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嬗变。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华服文化》
DUNHUANG
王栋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起源于前秦的敦煌文化,服饰也在漫长的历史中演变出了极具辨识度的式样与配色,在绚烂多姿的华夏服饰沿革中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这是一本分门别类记录中国历代传统服饰发展与演变的书,鉴赏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全书从服饰文化大概念出发,主要内容包括探寻华服、中国文化与华服、古代华服、近代华服、少数民族华服、当代华服等,从中厘清具有中华民族服饰特色的最重要、稳定的基本类型与款式,同时结合历史发展,详细阐述了中国服饰演变背后的文化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