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聚力新媒体打造

文章来源:团委   发布时间:2015-04-07浏览次数:15

 
    新媒体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特别是影响着青少年群体的成长、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更关乎着未来产业新格局的发展。11月以来,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到“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从支付变革与互联网金融到“清朗网络・青年力量――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启动等一系列活动,将互联网和青年成长紧相关联。11月底,团中央、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在“清朗网络・青年力量――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启动仪式上,向全国团员青年发出《清朗网络・青年力量》倡议书,号召团员青年在网上积极发出青年好声音、形成强劲青春正能量。
  各级团干部和网络弄潮儿敏锐把握住当下的发展态势,推进着主流新型媒体的形成,如何把共青团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融入到生动、精彩的新媒体内容和活动当中,更是当前团属新媒体追求的价值导向。
  以新媒体为抓手 打造“触手可及的共青团”
  清华大学沈阳教授研究发现,我们每天摸手机的次数在150次,手机距离我们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1.5米,每天我们打开微信的次数38次,微博手机访问者比例超过75%,基于手机的移动O2O越来越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有横跨200个高校的生活圈公号群,有数千个账号形成的美食群媒体,移动化趋势锐不可挡。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各类媒体、商业机构、大V等竞相争夺青少年眼球和影响其思维意识的竞争空前激烈,共青团组织在吸引、凝聚青少年,扩大团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上海共青团在2011年开通官方微博,2013年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一直致力于打造“触手可及的共青团”。同时发挥上海相关产业的高度和宽度优势,乘“微信”时尚快车,顺势而上,让共青团走入青年的生活中,走进青年的心灵。
  2011年上海共青团开通官方微博后,在2013年又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依托“青春上海”媒体中心建设,团属网站、报刊、新媒体协同发展,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目前上海团市委微博总粉丝数超过130万,微信公众号总关注量已达20万。在上海政务微信排行榜中,团属公众号“青春上海”、“萌动上海”持续位居前十,最近一期最热的10篇文章中3篇来自共青团。
  “我们将‘青春上海’微信公众号的气质定位为‘勇立潮头、可亲可近’,弘扬主旋律,紧扣青年成长成才需求,注重时代感和社会热点”团上海市委书记夏科家说,“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非常注重“用户体验”。上海共青团从青年角度出发,努力让有营养的内容口感更好。
  接地气,重创意,力求可亲可近的用户体验,为增强微信公众号用户的“黏性”,上海团市委经常邀请青年参观,针对青年非常关注的环保主题,我们结合“保护母亲河活动”推出“树刮刮”环保电子奖券,5万多名青年在“欢乐刮奖”的同时传递环保理念。
  一支竹篙难渡汪洋,一花独放不是春,夏科家说:“只有始终高扬理想的旗帜,才能让共青团新媒体事业与青年一同前进;只有在“线下”持续俯身做好细致扎实的工作,才能赢得青年。
  江苏的“新媒体中心”、山西的新媒体联盟、黑龙江的新媒体讲师团推动基层逐步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操作基本技能、新媒体联动规律和策略……都让共青团组织将新媒体为抓手,走近青年的工作便“触手可及”。
开创“亲青时代” 传递指尖温度
  “泱泱大网,众声喧哗,我们感觉到唯有动员好青年网民做网络青年群众工作,才能让党的声音最准确最清晰地抵达人心”广东团省委书记曾颖如表示,共青团的“时尚、活力、创新”的青春形象一直伴随在和青年身边。
  让网络宣传员化身网络文明志愿者,推动净化网络空间的文明卫士和关怀青少年“网络生活”的良师益友。广东共青团推出省级网络文明志愿者服务平台,同时邀请专家学者讲授录制12门标准课程打造“课程超市”,山西共青团打造的“黑魔法防御”系列团课,用青年喜爱的网言网语和生动故事引发青年主动思考,扭转青年学生和团干部固有观念和思维方式,并在网上以微博微信等形式推广,都提升了网络宣传和新媒体工作的素养和影响力。
  “亲青时代,我们创新发声内容”,面临一群来自互联网的年轻人,怎样构建一个易于和青年“相亲相爱”的共青团网络形象。广东共青团结合青年特点推出虚拟人物“团团菌”,开设“团团菌话”、“团团菌与某某的一天”等栏目,挖掘分享青年的梦想故事,以独特的视角与青年交流。面对广大网民热议的北京地铁调价,北京团市委官方微博@青年说推出文章《说说地铁票价那些事儿》,理性分析票价合理性,就像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杨海滨所说的:“我们不回避敏感问题,什么热门做什么。在真正地了解事情的实际情况,为青年人解读”。
  “说青年话,才能交青年心,讲故事绝对强过做报告,用青年人们喜欢的、活泼的话语方式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正能量存在”。为了将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吸收的“心灵鸡汤”,广东共青团推出“青春体”系列文化产品、“红领巾心向党”动漫、“青春正能量”微电影、歌曲《我们正年轻》等“青春广货”,用青年的话语体系打通与青年“相亲相爱”的桥梁,传播主流声音。
  面对青少年,从衣食住行的物质供给到思想行为的价值取向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各级团组织坚持把微博、微信、网站三大新媒体集群做强,实现与青年的全方位连接,广东共青团将省、市、县三级团组织的官方微博,与高校、志愿者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共同组成广东共青团微博集群,全省近4万个群成员联动发出青春强音,黑龙江共青团创新开设“微站”,打通了与微博、微信的数据接口,实现了微站与微博、微信的信息互享。四川共青团组织始终坚持把新媒体运用作为“扩音器”、“转换器”、“引导渠”、“驱动器”,引导青年参与四川改革实践,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拓展服务青年的渠道。
  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天,共青团组织正尝试着每一种组织覆盖和引导青年的新手段,开创“亲青时代”,不断传递指尖上的温度,发出青年最强音。
“青春体”传播青年好声音 与青年共建互赢
  说起“龙小青”,黑龙江的青年都感觉很亲切,可爱的“小龙”(男)、“小青”(女)是黑龙江团省委的官方卡通形象。黑龙江共青团积极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并通过新媒体率先发布系列漫画和海报,从青年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各领域广泛运用新媒体,切实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在广大青年中引发强烈反响和共鸣。
  与“龙小青”并驾齐驱的安徽《我们的价值观》漫画册是以图片为主、以文为辅的“通俗通物”,将大道理转化为小道理,“当时我们考虑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三组词、二十四个字如何才能在青少年群体中入心入脑”,安徽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存磊告诉记者,“漫画册《我们的价值观》是在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做了一次有益尝试”。
  还有江苏的“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年网络漫画征集大赛,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展示,还将获奖作品《团游记》、《我的中国梦 发现2014》、《传播社会正能量 弘扬核心价值观》制作成漫画、笔记本、明信片等形式,通过网络申领赠送给青年,让青年耳目一新,并受到了广泛追捧。
  共青团的文化产品还延伸到了高校共青团,近日,由南昌大学校团委团学时空工作室发起的“最美团支书”评选活动,在微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到一天浏览量过万,据活动的发起人蓝昊介绍,#最美团支书#微博话题借助“集体荣誉感”、“团队友情”的心理力量更好地抓住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更好地展现了当前的校园的班级文化。
  “青春体”系列文化产品是共青团注重新媒体阵地建设和新媒体内容设计、积极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思想和提高服务青年水平的一个缩影,是用青年的话语体系打通与青年“相亲相爱”的桥梁,是传播青年好声音,最终让我们的青年跟团走,进而跟党走的一种举措,更是实现与青年共建互赢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