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机械技术系坚持以党建统领全局,坚持政策指引、问题导向,立足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和产业特色、“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通过产教融合深度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群职业教育适应性,打造师德建设体系,构建校园立德树人新格局,以此助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及团队建设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
强化支部政治功能,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力
着力强化党的政治建设。2023年机械技术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规范支部组织生活和“三会一课”为重点,落实学院党委工作要求部署,加大党支部的考评力度,根据新入职教师人员变动调整支部党员构成,提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支部特色优势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8次;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06名,学生预备党员28名。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党支部入围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积极开展“辽宁阳光校园”平台运用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做好重大节日、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等重大事项和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学生管理的重点工作、奖助学金等重要环节工作进行不定期的督察。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结合机械系专业特点,党总支积极参与到院、系党团知识竞赛、创业大赛、消防知识竞赛以及学习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充分展现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鼓励其结合技能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提高其他学生学习积极性,以点带面。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化工装备专业群高质量发展。一是专业发展融合,党建引领专业建设发展有凝聚力。为有效促进专业与其他工作的融合,实施专业教研例会、党支部会一体化同步开,实现党支部、专业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等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二是着力落实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建设,思政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融合育人。三是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提升综合育人能力。
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专业群全面做优做强
不断增强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群职业教育适应性,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促进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群全面做优做强。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新增理想汽车常州生产基地、辽宁中蓝电子、江苏康辉新材料、江苏南通新材料、锦州锦恒、大连机床、三一重工、联美控股节能环保集团-浑南热力有限公司、大连奇瑞汽车、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等优质合作企业,并与合作企业持续推进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工作。其中在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星级专业评估中获得“热能动力工程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个五星级专业及“制冷技术”1个四星级专业。获批省级教研项目7项、省级优秀教案1项、院级优秀教案5项,获批辽宁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专业带头人1名、全国石油化工名师1人、全国石油化工优秀管理人员1人。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申报省级在线精品课程4门、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类14个奖项。
“岗课赛证”相互融通,助推专业群综合育人
团队以石化生产岗位为主导、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整合岗位、竞赛、证书、创新能力和素养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素养提升、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岗位工作任务化、工作任务课程化、赛训结合一体化、证书等级达标化、创新创业项目化,五位一体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途径。
持续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本年度共计申报“化工设备检维修作业”“机械工程制图”、“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发电集控运维”、“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等5个考证项目,经审核,上述考证项目都获批为考核试点。开展“装配钳工”三级(高级)考核工作,报名人数62人,通过率81%。。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教学能力竞赛,获得辽宁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优秀教案奖二等奖1项、学院优秀教案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奖1项。
共计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辽宁省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承办第二十届辽宁省“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赛项。组织院级“机器视觉系统应用”、“工业设计”、“数控多轴加工”“CAD计”4个赛项。获得辽宁省“互联网+”竞赛铜奖4项、辽宁省挑战杯铜奖3项、其他类省级竞赛获奖5项。
机械技术系教学团队将继续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院党政安排部署,全系教职员工将始终坚持“求实、创新、求真、务实”的基本原则,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治学的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