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团委积极开展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以奉献精神 亮青春底色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倾听同学们的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故事吧!
机器人2431班 王昊
寒假期间,我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幸在阜新市细河区四合镇政府信访办进行实习,这段社会实践经历,如同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基层治理的复杂与重要,更让我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与感悟,对社会民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初到信访办,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工作内容让我既好奇又有些忐忑。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忙碌地穿梭在文件与来访群众之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严肃的氛围,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为我讲解工作流程与职责范围,我就此开启了这段特殊的实践。
在信访办的工作,核心便是与群众沟通。我协助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倾听他们的诉求。起初,面对情绪激动、言辞急切的群众,我有些不知所措,甚至会因紧张而语塞。但工作人员耐心地引导我,告诉我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难处,用温和的态度回应。渐渐地,我学会了在倾听中保持专注,不打断、不评判,让群众把心中的委屈和问题充分表达出来。
有一次,一位大娘因工伤问题前来上访,她情绪十分激动,声音颤抖,诉说着自己多年来的困扰。我一边递上热水安抚她的情绪,一边详细记录她反映的问题。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对于信访工作者而言,倾听不仅是一种工作要求,更是对群众的尊重与关怀,是搭建信任桥梁的基石。
信访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时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有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有些群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反复上访。面对这些困难,信访办的前辈们始终保持着耐心和专业,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反复与群众沟通解释,直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春节期间,我们慰问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听他讲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诉说着曾经的战火纷飞与热血青春,我深刻体会到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他们曾经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冲锋陷阵,退役后在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与关爱。
回顾这段实践经历,我收获的不仅是工作能力的提升,还有对责任与担当的深刻感悟。信访办作为政府直面群众诉求的窗口,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政府形象的代表,每一次问题解决都是政府公信力的彰显。
此次实践,也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沟通技巧、政策理解等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对基层工作的热爱与敬意,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努力为家乡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实践经历,已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关注民生,勇担责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