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阳江畔传世训,青春作伴续家风

文章来源:团委发布时间:2025-04-10浏览次数:10

在浦阳江蜿蜒的臂弯里,一片白墙黛瓦的古建筑群静立了七百余年,门楣上“江南第一家”的匾额赫然在目。这里是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郑义门”,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168条《郑氏规范》的墨香穿透时空,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化作滋养青少年成长的甘露。

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考察“江南第一家”时指出:“江南第一家的开发要与文物保护结合起来,弘扬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爱家爱国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的作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

牢记嘱托,浦江共青团将“郑义门”的传世家风解码为青少年可感可知的精神密码,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核心,依托“江南第一家”历史文化,发挥“五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家风,树立家国情怀。图片

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坐标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郑氏宗祠的“孝悌忠信”碑刻上时,时光仿佛倒流至元末明初。这个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的大家族,用三百三十年时光淬炼出的“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法齐家、以义济世”的儒学伦理教育和孝义家风,至今仍在叩击着浦江青年的心灵。图片

家风的传颂需要强大的队伍来发扬,团浦江县委建强“五老”队伍。除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外,吸收郑氏宗亲会耆老加入“五老”宣讲团,利用郑氏宗祠传播正能量,弘扬孝义文化。当“五老”宣讲团的成员结合身边事例,为来此参观的青年讲述自己记忆中郑宅的种种往事时,孝义与家风便在青年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家风的传承需要坚实的阵地来承载。在郑宅镇中心小学,“孝义号”列车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表彰形式,学子们坐在列车上,宣告着自己是合格的“孝义之星”。团浦江县委联合郑宅镇中心小学、郑宅中学建立“孝义家”,注重培育“忠爱兼备、孝义并重、礼序同行”的“孝义学子”,每学年评选“最美学生”“品正少年”,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

图片

在郑义门的展示墙上,陈列着数本生动形象的连环画,图文并茂、生动有趣。2016年,金华市关工委编撰了图文并茂的《郑义门家训少儿漫画故事》一书,免费向全市中小学生赠送了16000余册;浦江县也编写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孝义校本教材《孝义行》《孝义风,诗画情》以及《江南第一家》系列连环画。“孝义”主题漫画构成了无形的精神阵地,让青少年能够不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

这些讲述着“孝义”的人,这些铭刻着“孝义”的物,正在浦江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家风新篇。

守正创新的当代回响

每年四月,春风拂面、桃李芳菲之时,在“江南第一家”宗祠里总会传来阵阵钟声,数百名身着汉家冠服的浦江青少年在这里礼拜郑氏族师宋濂,齐颂《郑氏规范》。

“必以孝悌忠信为主,期抵于道。”学子在内领诵,家长在外观摩,人群中闪动的不只是相机的灯光,更是文化传承的星火。这是浦江县举办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青少年能与家长一起,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郑义门”家规家训的洗礼。

每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团浦江县委还会开展专题活动,推出能体现“江南第一家”历史文化内涵的爱国主义宣传文化精品,吸引更多的学校、学生参观学习。例如,组织开展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进行读经典诗文、立良好家训、评孝义之星等一系列的节假日孝义活动、开展“孝义之星孝义行,江南学子跟党走”夏令营活动等。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高考结束,临近开学之时,郑宅镇都会开展新生送学礼、新兵送军礼活动。2024年,郑宅镇的150余名准大学生接受了郑氏传统习俗和“义门”家风的洗礼——在廉政教育馆感受郑义门“廉俭孝义”文化、踩街走过9座意义深刻的牌坊、最后从宗亲会老者手上接过一本沉甸甸的《郑氏规范》,这是在勉励学子们传承优秀家风、早成栋梁之材。

借由郑义门的“千年孝义”传承,团浦江县委开展了“家风四进”(好家风进家堂、进讲堂、进学堂、进礼堂)、“家风四节”(孝义节、母亲节、重阳节、春节)等特色活动,形成月月有活动、人人讲家风的良好局面。每年郑氏家族都会举行试水龙比赛;二月初八,全国各地郑氏后裔和远道而来的韩国同宗,集体参加祭祖,缅怀先人,共叙中韩两国郑氏宗亲百年手足情,这一习俗已经延续了16年;母亲节,则会举行“弘扬孝义风、聚力中国梦”活动,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关系的和睦。图片

站在“江南第一家”的棂星门前眺望,浦阳江依旧奔流不息,那些镌刻在祠堂梁柱间的家风传统,经由浦江共青团的创新转化,正化作青春成长的养分。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