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破”探索基层治理“高校+社区”新路径

文章来源:团委发布时间:2025-04-14浏览次数:10

近年来,西咸新区共青团坚持党建带团建工作要求,统筹校内校外共青团力量,组织大学生走进社会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感、提高社会化能力,扎实推进高校青年参与社区实践,创新打造基层治理“高校+社区”新路径。图片

抓党建引领

破解联动推进和实践治理难题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加强“校地共建”。依托高校资源优势,以共驻共建为纽带,形成“校地共建”的治理格局。高桥街道创新港社区将以公共社区、产业园区、高校校区“三区融合”为特色,落实党建联席制度,联动产业园区和高校资源,组织西安交大退休职工、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帮办服务、议事协商等工作,完成各类帮代办事项52项、解决辖区内社区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36项。

发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作用,推动高校师生党员深入社区参与治理实践。通过开展公益慈善、矛盾调解、心理疏导、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形式,力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辖区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等3所高校联合上林、钓台等5个街道,通过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形式,开展“非遗传承艺韵社区”“反诈宣传进社区”等志愿宣传服务,让居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将反诈警示送到群众身边,守护居民财产安全。图片

抓资源整合

破解高校服务和社区需求难题

多渠道整合资源,建立“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基地。‌拓展服务领域与能级,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将上林街道5个社区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围绕社区实际,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引导和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校社联动”网络,为志愿服务注入更多活力,‌推动志愿服务和社区实践专业化、常态化。

多要素集成供给,建立“高校+社区”青年实干家计划。开展新区“青年实干家”培养暨街道团工委高校学生实岗兼职锻炼“授渔计划”,选聘10名优秀青年到钓台街道村社团组织开展兼职实岗锻炼,实现“共青团-学校-社会”联动联创,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搭建高校学生发挥才干、淬炼本领的基层实践锻炼平台,探索构建共青团实践育人新范式。

图片

抓模式路径建设

破解经验共享和总结推广难题

多角度双向赋能,开展“高校+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街镇团(工)委制定社区需求清单,匹配高校资源,高校以“揭榜挂帅”方式让优秀青年认领项目,引导和帮助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项目中长才干、作贡献,推动高校青年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以共建共享开展项目化推广。通过组织化、学校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校+社区”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服务跟踪数字化。组织动员一批有热情、懂技术的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村),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开展进社区“墙绘美化”志愿服务项目和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开展“智慧助老”老年智慧教育志愿服务等项目,改造老旧街区社区环境,提升老年群体生活品质。

聚焦秦创原,创新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秦创原·青年说”暨“挑战杯”资源对接会,依托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挖掘“高校+社区”相关项目。空港新城依托“临空经济”优势,吸引湄南高科等企业落地,形成“交通枢纽+科创高地”的社区经济新模式,让科技服务赋能社区。

图片

下一步,西咸新区共青团将全面贯彻党建带团建工作理念,持续拓宽平台,整合资源,通过党建引领锚定方向、资源互通夯实基础、项目驱动聚焦实效、制度保障确保长效,真正实现“高校赋能社区发展,社区反哺高校育人”的双向价值循环,为“高校+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