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是党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一直以来,西南油气田公司各级党团组织把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探索构建“纵横一体”培育链条,助力初出茅庐的青年佼佼者“破茧成蝶”。
上挂下派“长才干”
打造成长黄金期
注重多维度培养青年,出台《关于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助力优秀青年人才行稳致远。“十三五”以来,新提100名40岁以下的中层副职,人均具备8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
“身入”基层起好步。明确新入职大学生必须到生产科研一线的培养机制,为前往一线的大学生安排专业和成长双导师,鼓励其1年后担任井站长、班组长,帮助青年在基层摸爬滚打中确定发展方向。
“融入”全局促提升。加强机关各业务部门对基层青年人才的指导和培养,每年抽调30名左右基层青年到机关部门开展交流锻炼,着力提高青年人才统揽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
“深入”前沿强驱动。定期选送优秀青年干部到高校(党校)开展培训,组织基层团队共计1600人次开展前沿技术培训,培养锻造青年人才过硬专业本领。
横向交流“增动能”
开辟成才多赛道
坚持多渠道培养青年,出台《“青年英才计划”实施方案》,助力优秀青年人才冒尖出彩。近年来,大胆选用80后、90后中基层领导人员118人,年轻干部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精准滴灌“抓延伸”。每年选拔10名优秀高校毕业生纳入英才计划,采取“双挂、双培、一跟踪”培养模式,建立轮岗锻炼、学用对口配置岗位、前瞻性培训等培养机制,实现跨专业、跨单位、多岗位专项培养。
拓宽视野“抓融合”。有目的地安排科研和生产板块的优秀青年开展为期一年的双向挂职,引导青年从全新的角度去观察、考虑和解决问题。
勇挑大梁“抓实践”。利用重大工程项目、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组建青年团队,平均年龄35岁的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团队,是页岩气年产量突破“千万吨”的技术支撑;平均年龄39岁的天然气分析测试技术团队,制定4项国际标准,实现国内石油天然气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岗位锻炼“强本领”
多元发展不设限
突出多层次培养青年,出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助力优秀青年人才复合精进。
学以致用“赋新能”。每年选拔30名35岁以下青年开展青马工程培训,明确培养期到公司或本单位重大工程、基层一线进行不少于6个月岗位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学用结合能力。近三年青马学员中,1人通过绿色通道晋升为高级工程师,3人晋升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学员累计获得30项国家及省部级荣誉。
多岗历练“壮筋骨”。有意识地让青年在党政、生产、技术等多部门多岗位上工作,重点分配急难险重新工作任务,提高青年综合业务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提质培优“促成长”。按照“入职培训期、实习锻炼期、职业成长期”三个阶段,落实全周期“青年孵化”规划,建立“成长档案”定期分析成长情况和发展潜力,让青年努力方向更加适配企业需要。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