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上,孩子们认真聆听,红色种子在胸中萌芽;游学路上,孩子们感知家乡,心中充满骄傲和自豪;实践营中,孩子们互动体验,感受科技的魅力与奥妙;运动场上,孩子们挥洒汗水,收获健康、友谊和快乐……这是肥城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日常活动的一幕幕剪影。
2023年,团山东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创新开展“青春社区伙伴计划”项目,为助力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同时承接团中央和省级项目的单位,团肥城市委紧紧围绕促进社区青少年全面成长的核心目标,探索出一条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路径。截至目前,项目所在社区已累计举办各类活动32场,覆盖青少年达990余人次,青年群体在基层治理中不断发挥着生力军作用。
筑牢基础
护航项目稳健前行
科学机制是项目推进的“定盘星”。团肥城市委以三方协同破局、需求导向筑基、立体保障护航为路径,构建高效机制,激活服务基层治理的青春动能。
“三方协同”织密服务网络。建立“团组织统筹协调—社会组织专业执行—社区资源整合”三方协同机制,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议,攻克难点问题,为项目发展扫清障碍,形成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闭环管理体系。
需求摸排实现“靶向供给”。依托数字化平台绘制重点青少年群体画像,社区团支部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累计收集60余项共性和个性化需求,并建立动态数据库,制定涵盖思想引领、心理咨询、运动健康等多个方面的项目执行方案,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让每一项服务都能送到青少年心坎上。
立体保障夯实发展根基。在项目执行中,主动向上级团组织沟通汇报,及时解决痛点堵点问题,在团山东省委、团泰安市委的协调下,在专属阵地建设、专业资源对接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同构建起“政策支持+专业指导+资源保障”的立体化支撑体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品牌赋能
释放项目社会效能
特色项目是基层治理的“活力引擎”。团肥城市委以“4+X”模式打通服务末梢,凝聚合力多元共治,实现青年服务从有形覆盖到优质规范的系统提升。
创新“4+X”服务模式,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打造“伙伴领航站、伙伴实践营、伙伴公益所、伙伴活力圈”四大服务板块,涵盖思想引领、兴趣体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等丰富内容,结合“青春合伙人”专属资源定制化开展X项目,并孵化特色品牌,通过组织形式新颖的主题活动不断提升项目黏性。
构建“多元化”生态圈层,凝聚协同治理“有生力量”。整合青年志愿者、青联委员、青年友好门店、返乡大学生、热心居民等多层次主体,组建“青春合伙人”资源库,先后培育出3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成功链接30余家爱心商家,打造既专业又多元的综合服务力量,通过资源互补与共享实现服务效能倍增的良好局面。
建立“全要素”评估体系,全面提升项目“品牌效应”。通过“小程序在线问卷+活动评价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社区被服务群体意见建议160余条,综合满意度超过98%,助力项目进一步优化。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广泛宣传报道,不断提升项目影响力和美誉度。
双向奔赴
助力项目扬帆远航
双向奔赴是基层治理最优解。团肥城市委以科学管理激发参与动能、以模式创新释放项目潜能,让青春力量扎根社区沃土,结出治理硕果。
实践激励,打造共建共治青春引擎。完善“青春合伙人”评价激励体系,将志愿时长转化为基层治理参与度指标,由街道党组织落实各项激励措施,激发青年力量参与青少年服务的积极性。搭建“争当小小网格员”实践平台,鼓励被服务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共治责任田+共享服务站”的治理新模式。
凝聚合力,优化社区公益生态环境。探索实施“青春合伙人”签约制度,与10余家参与项目服务的优质合伙人签订三年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服务换资源、口碑引流量”的良性合作机制,示范带动更多优质资源投身社区服务。
创新模式,构建项目持续发展体系。为实现“标准化输出、模块化推广”的可持续目标,通过“专业人才-专项资金一共享资源”三擎驱动,系统化移植成熟经验:人力端组建社会组织、项目导师团等动态人才库,资金端承接各类政企支持,资源端凝聚“青春合伙人”力量,致力于让更广泛的社区青少年共享项目所带来的福利与便利,真正实现项目从“输血式扶持”向“造血式生长”的质变跃升。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