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25里程处,存在危及设备、人身安全的因素”“121.593里程处,电力设备间设备密封不到位”……3月20日8时,南宁高铁基础设施段南宁高铁变电专修车间玉林北电配工区工长颜国峰按例翻看南玉铁路线的“问题库”,里面罗列着大大小小数十条问题线索,几条亟待解决的线索上标注着“重点问题”。
确认好当日任务后,颜国峰抄起20多斤重的工具包,疾步赶往问题现场。
从南昆铁路的崇山峻岭到贵南高铁的千隧万桥,从初出茅庐的电力学徒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壮族青年颜国峰把自己10余年的青春献给了西部铁路建设的“开路”征程,他同一批年轻的“开路先锋”一起,用双脚丈量,用双手操作,让曾经闭塞的西南边陲与全国经济版图紧密相连。
时间回溯到2012年,刚参加工作的颜国峰被分配到南昆线兴义电力工区。这里四面环山,距离最近的县城超30公里,职工宿舍内墙皮斑驳脱落,窗台上积着经年的红土,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
“第一次爬20米高的电力铁塔,师傅递给我一颗糖就让我往上爬,爬到半空腿抖得厉害,手心全是汗,根本不敢往下看。”回忆高空作业的初体验,颜国峰仍记忆犹新,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这天,师傅指着远处起伏的喀斯特峰林说:“这方圆百里,大到列车行驶的信号灯,小到车站的一盏灯泡,都是咱们的战场。”颜国峰默默记在心里。
那段时间,颜国峰白天跟着师傅攀铁塔、修线路,夜晚就着昏黄的灯光研读相关书籍。
兴义工区管辖的八渡至品甸段,是南昆铁路线故障率最高的“雷区”。每逢雨季,接地电阻超标、线路短路频发,颜国峰和工友要像“排雷兵”般在泥泞中穿梭。2013年,他同工友创新采用“加埋接地极+扁钢焊接”工艺,对锈蚀部位进行重新焊接、防锈处理等,减少故障,提高了线路供电可靠性。这次技术攻关,让24岁的颜国峰第一次体会到知识与实践碰撞的力量。
南昆铁路线的6年磨砺,让颜国峰养成了“随身带笔记本”的习惯。工作服口袋里泛黄的活页纸上,密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