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体育薪火相传。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接力棒,正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健儿的手上不断传承。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韦晴光/陈龙灿在男双决赛中为国乒赢得首枚奥运金牌。4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国乒再夺男双金牌。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国乒赢得乒乓球项目全部29枚金牌中的27枚,“梦之队”就此诞生。尽管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双打被团体取代,但“从双打突破”的传统、将祖国荣誉、人民期望扛在肩上的担当,仍旧在一代代国乒人身上传承下去。
退役不离赛场,以另外一个身份守护队伍,添砖加瓦,倾尽所有,这就是中国体育人的精神与使命担当。
从雅典奥运会的杨维/张洁雯、高崚/黄穗,到巴黎奥运会的陈清晨/贾一凡、刘圣书/谭宁,一代代国羽女双奋力拼搏,在奥运赛场为祖国争金夺银。这次时隔20年的再度会师决赛,正是中国羽毛球队不懈奋斗、为国争光的传承写照。
每到备战世界大赛,中国羽毛球队都在延续一个良好的传统,就是邀请老教练、老冠军、老专家,以专家指导组的身份协助队伍备战,为国羽队员传道授业解惑。巴黎备战期间,谌龙、李雪芮、高崚等人组成的奥运冠军专家团在冬训时来到队里,将自己当年备战参赛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队员们。高崚曾兼顾混双和女双项目,她为队员们分享经验并带来了很多建议和指导。
40年奥运征程,中国跳水队已贡献51枚金牌,他们秉承着顽强拼搏、挑战自我、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让队伍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实力。飞机落地巴黎4小时后,他们就出现在训练馆,即使是在多次比赛中“断崖式”领先对手的全红婵和陈芋汐,赛前训练依然一丝不苟,丝毫不敢放松。王宗源作为参加过东京奥运会的老队员,在比赛落后、千钧一发的时刻,体现了勇敢与担当,他鼓励队友龙道一不要关注分数,“没什么可怕的,跳出你自己的水平!”在王宗源的鼓励下,龙道一迅速调整状态,在最后一跳顶住压力,充分发挥水平最终夺金。曾经在奥运赛场叱咤风云的陈若琳,如今将心血倾注在全红婵身上,陪伴她走过了最艰难的发育阶段。这些生动感人的场景,正是中国跳水“梦之队”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
巴黎奥运会,人们记住了微笑通过终点折桂的杨家玉,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已经第五次踏上奥运赛场的刘虹,37岁的她是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女子20公里竞走开赛后,刘虹几乎一直处于追赶状态,比赛尚未过半就退出了冠军争夺。赛后,一张刘虹与杨家玉并肩前行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但这不是她们并驾齐驱,也不是二人携手向终点冲刺,而是刘虹被杨家玉套圈了。“这象征着中国女子竞走两代人的传承。”有网友评论说。
实际上,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在此前的备战训练期间,许多项目中都有这样“前浪”与“后浪”的交流互动,既是技术和经验上的代代相授,更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一脉相承,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中国体育代代传承的力量。